《团结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团结就是力量》,
告知:中文版的《团结就是力量》,有人说与下面的台版以及原曲不是同一首歌,因为它有词曲作者。说不是就不是吧。下面我们不会提及。不过它的歌词倒很强劲:
。。。。。。。。。。。。。。
向着法西斯蒂开火
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向着太阳,向着自由
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台版的《团结团结就是力量》是采用了美国歌曲《永远团结》(Solidarity Forever)的副歌的曲调,翻译填词而来。歌词一共只有四句,而且前三句完全相同:“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团结是力量”。
《永远团结》(Solidarity Forever)的歌词是美国劳工运动领导人Ralph Hosea Chaplin在1915年的创作。这首歌的歌词很长,其中合唱的副歌部分只有4句:
Solidarity forever,
Solidarity forever,
Solidarity forever,
For the union makes us strong.
中文版《团结团结就是力量》的4句歌词就是这四句英文歌词的编译。因为中文“团结”只有两个音节,为了配合“永远团结”原曲的韵律,所以“团结”一词重复了两遍,成为“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台湾政要们竞选时常唱。
其实,Ralph Hosea Chaplin的《永远团结》与另一首美国歌曲John Brown's Body(约翰∙布朗的遗体)的旋律相同。《约翰∙布朗的尸体》是美国内战时期联邦派们唱的一首著名进行曲。而《约翰∙布朗的遗体》的旋律还与另一首美国爱国歌曲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共和国战歌》)的旋律相同,而且这两首歌曲的副歌也大致相同:
Glory, glory, hallelujah!
Glory, glory, hallelujah!
Glory, glory, hallelujah!
His truth is marching on.
(Pete Seeger--Solidarity Forever )
可是啊可是!《永远团结》、《约翰·布朗的遗体》、《共和国战歌》它们的旋律都是一个来源,那就是南卡罗莱纳州人William Steffe在1856年创作的Say, Brothers, Will You Meet Us(《哥们儿,我们会相见吗》)。由于旋律简单悦耳,所以很快成为流行音乐,很多人都即兴套用这个旋律填词编新歌,可以说是史上填词最多的旋律。赞美哈利路亚的叠句最先出现。
这首爱国歌曲将邪恶的审判与内战联系在一起。
1. 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了主降临的荣耀
他正在践踏储存着愤怒葡萄的地方
他已经放出了他那可怕的利剑的致命的闪电
他的真理在前进。
合唱:
荣耀,荣耀,荣耀哈利路亚!荣耀,荣耀,哈利路亚!
荣耀,荣耀,哈利路亚!他的真理在前进
2. 我曾见过他在一百圈营帐的营火中
他们在黄昏的露水中为他筑了一座坛
我可以在昏暗的灯光下读到他的义句
他的日子还在继续
3.我曾读过一篇用一排排锃亮的钢铁写的热情洋溢的福音书
我怎样待藐视我的人,我也必照样待你们。
让英雄,女人所生,用他的脚后跟踩死蛇吧
因为上帝在前进
4. 他吹响了永不退缩的号角
他在他的审判席前筛选人们的心
啊,我的灵魂,赶快回答他吧!欢呼吧,我的双脚!
我们的上帝正在前进
5. 在百合花的美丽中,基督诞生在大海的另一边
他胸中的光荣改变了你和我
他为使人神圣而死,我们也为使人自由而死
上帝在前进
一、这首曲子是由威廉·斯特菲(William Steffe)在1856年左右创作的。最早为人所知的歌词是“迦南的快乐海岸”或“兄弟们,你们会遇到我吗?”,所以该曲也可称为《迦南之乐土》(Canaan's Happy Shore)或《兄弟们,你们会遇见我吗?》(Brothers, Will You Meet Me?)。它原本是一首卫理公会的露营时唱的赞美诗。在18世纪晚期的第二次大觉醒时期(基督教福音复兴浪潮席卷美国。第一次是1730-1755年,第二次是1790-1840年),那是一系列福音派基督教复兴运动。这首曲子传遍了美国,被誉为当时最好的歌曲。并成为《约翰·布朗的身体》(John brown’s Body)和后来内战期间《共和国战歌》(The Battle Hyme of The Republic)两首歌的基础。
(Bobby Horton--Say Brothers, Will You Meet Us)
二、来自佛蒙特州的托马斯·毕晓普(Thomas Bishop)在战争爆发前加入了马萨诸塞州的民兵组织(马萨诸塞州炮兵团),并在1860年左右编撰了一套颇受欢迎的歌词,名为《约翰·布朗的身体》(John Brown’s Body),成为了他所在部队的步行歌曲之一。作家Irwin Silber(他写了一本关于内战民歌的书)说,原来的歌词是关于著名的废奴主义者John Brown的。大约在北方的基督徒、废奴主义者、自由黑人、反对奴隶制的活动人士和堪萨斯的土地所有者首次成立共和党的时候,废奴主义者、浸信会牧师约翰·布朗(John Brown)为结束奴隶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南北战争期间,北方士兵在行军作战时唱这首老歌。
(Paul Robeson--John Brown's Body; 就是演唱义勇军进行曲的那位)
(Pete Seeger--John Brown's body)
三、内战早期,毕晓普所在的营被派往华盛顿特区,一位政府官员的妻子,废奴主义作家茱莉亚·沃德·豪(Julia Ward Howe)在弗吉尼亚州厄普顿山华盛顿郊外的一次军队公开检阅中听到了这首歌。鲁弗斯·r·道斯(Rufus R. Dawes)当时是威斯康星州第六志愿步兵团“K”连的指挥官,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开始唱歌的人是他连的中士约翰·提克诺(John Ticknor)。豪在影评会上的同伴,詹姆斯·弗里曼·克拉克牧师,建议豪为《斗士之歌》写新歌词。1861年11月18日晚上,在参观了联邦军队的营地后,豪住在华盛顿的威拉德酒店,她一觉醒来,脑子里就想起了这首歌的歌词,在近乎黑暗的环境中,她写下了《共和国战歌》的歌词。1861年12月在《芝加哥论坛报》上发表,1862年2月发表在《大西洋月刊》上(稿酬5美元?)。杂志把它叫做《共和国战歌》。
(Frank C. Stanley--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 1906 U.S. Civil War )
(Fred Feild--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 (1862))
(Reinald Werrenrath--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 1917 U.S. Civil War )
四、美国101空降师军歌《伞绳上的鲜血》(Blood Upon the Risers),也是采自这首旋律。还有曼联队的四首队歌之一《Glory Glory Man United》也是。
(美国101空降师军歌《伞绳上的鲜血》(Blood Upon the Risers))
(Glory Glory Man United (曼联队队歌))
日本的电气量贩店里常播放这个背景音乐,各地都有,不知是什么文化背景造成,甚至多配上印度歌舞画面,激励员工多卖?鼓动顾客多买?总之音画和歌曲倒很配。
(Yodobashi Camera Song Theme 秋叶原)
(ヨドバシカメラの歌 名古屋)
载歌载舞卖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