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娃河与《雷梦娜》

jierryed4年前 (2021-07-16)谈歌论道假考古940

《雷梦娜》作于1939年,是姚敏早期的成功作品,歌唱早年上海近郊度假村丽娃栗坦村和丽娃河(Rio Rio)的风光,据说当年上海舞厅几乎不可一日无「雷声」;「雷声」者,《雷梦娜》歌声也。


至于丽娃河与丽娃栗坦村,我大致梳理了一下,愿识者惠我更多资料。

(1)上世纪20年代初,一位名叫何塞马利奥.费尔南德斯的西班牙侨民,以极为低廉的地价,在北新泾乡下买下300多亩荒地,平整后铺上草皮,栽上花木,堆几个土丘,再利用那条支流,很快就造出了上海开埠以来第一间郊野度假村,并起名为Rio Rita,词源是西班牙文,意义为“Rita 河”,音译为”丽娃栗妲”,意思是”丽娃河”。实际上“丽娃”(Rio) 就是河的意思。整个村就叫“丽娃栗妲村”。(现在我们有农家乐,呵呵呵~~麻将代替了音乐舞蹈等资本主义的玩意!!),此人应就是旧报道中提到的旧主人,他经营失败,地块到了荣宗敬的手里?(这缺失的一段,是我的揣度。但和后面有确实史料的才连的上。),我还读到此地初期是只有欧美人士前来游玩,这和整个度假村的定位,以及它是最早出现的新事物,国人还不太知晓,知晓也不太接受,可能也有关系。直到俄国夫人接手,初期,境况依旧。全靠西人和少量华人团体,郊野西式度假村还没热起来。

timg (11)_副本.jpg


(2)1930年,一个名叫柯罗莱夫夫人的俄罗斯贵族,向当时我国著名的实业家荣宗敬租地建造了一座西式的园林俱乐部。
        据1931 年7 月1 日《申报》所载《新丽娃游记》一文称,“丽娃栗妲村,地处沪西大夏大学之邻,面临古吴淞江,风景绝佳。去岁由一妇人向村主租得,设咖啡店。妇俄籍,早寡。绌于资致设备,未能尽美,坐使大好园地,问津无人。俄妇维持乏术,遂让渡与惠尔康主人顾、周二君。二君固斯道能手,乃出四万金为点缀建设之费。历七月之久工程始告完成”。这么说,“丽娃粟坦”这个名字,连带丽娃河,是先前西班牙主人那时就有,还是后来的俄国主人开始才取得名字,都可存疑了。1929 年至1930 年上海正在放映美国电影《丽娃栗妲》,并且美国丽娃栗妲歌舞团也正在上海访问演出,该片描写生活在美墨边境大河 Rio Grande 的墨西哥少女 Rita 的爱情故事,因而得名。则名称是俄国夫人接手才取的也很可能。

      而且据文中所言,后来的度假村实际是俄国夫人与顾、周二人合资经营的了。不过无锡荣宗敬是地主则无疑。

丽娃栗坦村的游泳池_副本.jpg


( 3)  1931年3月4日的上海《申报》和《时事新报》上载:中山路大夏大学新校址之西,有河流一条,自该校北首,流经运动场及丽娃栗妲村(Villa Rio Rita)直达苏州河,面积六十余亩,水深岸阔,清澈见底,游鳞细藻,直视无碍,夹岸垂杨,倒影成趣,风景绝佳,为海上所仅有。该河原为无锡面粉巨商荣宗敬氏产业,现由荣氏捐赠大夏。该校自得此河后,即加以疏浚,作为课余游钓及泛舟、游泳之用。此为丽娃河的前身,大夏西河。

     由于大夏西河从大夏大学向南流经丽娃栗妲村旁的公河(不是丽娃栗妲村的产业)注入苏州河,大夏西河就成了“丽娃河”。1930年9月29日《大夏周报》第7卷1号,称1930年8月30日,“荣宗敬慨允将新校址西界西河捐赠”,而且还描写西河“宽四五十尺至七八十尺,上源小溪一泓绕流校址北面,下游流过各地丽娃栗妲直趋苏州河”,而对西河美丽洁净的河水的描绘,与1931年3月4日《申报》和《时事新报》刊登的文章所描写的情形一样(见2014年11月4日校报文艺副刊)。今丽娃河是吴淞江老故道,因为它在东面,因此叫老东河。但是从当年大夏大学校址来看,今丽娃河则在西面,因此叫西河。

A.  因为这条河在西老河的东面,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称它为东老河。民国时期出版的地图上经常标注为东老河。也有人简称它为东河的。
B.  1930 年9 月至1931 年3 月,大夏大学刚搬入中山路新校址,因为东老河在大夏大学的西面,所以习惯上称它为西河。1930 年出版的《大夏周报》上就用了《荣宗敬慨捐西河》的报道。
C.  因为西河是大夏大学的校河,为了避免和其他河流混淆,所以学校师生称它为大夏西河。1931 年3 月4 日的上海《申报》和《时事新报》刊登新闻报道《荣宗敬捐赠大夏西河》一文时,正式行文也用“大夏西河”。
D.  1933 年2 月27 日《申报》发表文章,第一次提到“丽娃栗妲河”。

而据华师大档案馆的记录,当年荣宗敬捐赠大夏西河(即今丽娃栗妲河)时也将丽娃栗妲村及其西边的河也捐赠给大夏大学,但当年大夏大学并未收回,而是仍然租赁给俄罗斯妇女经营。可知俄国夫人是租赁经营,并且还有合伙人。

res04_attpic_brief_副本.jpg


不过此地30年代中期的繁荣,出名,却是真的,以致它在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里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痕迹,不甚清晰却非常优美。

说到荣宗敬的捐赠,其实内地网站不太提另一面,募捐、募捐,有募有捐。(也难怪现在会下意识地忽略这个“募”字,盖如今直接扣工资和奖金可也。募个屁呀!)
1924年建校的大夏大学,在法华乡梵王渡,因学校规模的扩大在俱乐部旁边开始建立新校址,热心教育事业的荣宗敬便把俱乐部的地产捐给了学校。实际上,捐的是荣氏,募的是王伯群。大夏大学是他几经挑选广筹经费所得。其中,66.9亩的丽娃河周边地块,是王伯群从荣宗敬手中募来的。汪伯群此人,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大夏大学董事长,他的住宅,后来也是汪精卫的公馆,后来是长宁区少年宫。呵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