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中莲-补缸调》、《锯大缸》、《云苏调》、《柳枝腔》、《麻将经》
杜颖陶曾对程砚秋收藏的近千种戏曲钞本进行盘点, 并于1933 年《剧学月刊》二卷四期刊发《记玉霜簃所藏钞本戏曲》一文,对各个剧目作以概括介绍。 其中,关于《钵中莲》标注:“《钵中莲》,二册,不分卷,共十六出。 末页有'万历’、'庚申’等印记。 未录作者姓名。 此剧演王合瑞及其妻殷凤珠事,《王大娘锯大缸》一剧,即此本里的一出。 ”
玉霜簃本《钵中莲》最晚在康熙时即应出现,其中第十四出《补缸》 所唱曲目:【诰猖腔、尾声、两秦腔二犯】。
有观点认为《锯大缸》是组成《钵中莲》传奇的一部分,但其本事并不是从《钵中莲》传奇中源出的。 有的则相反。
《补缸》的别名有很多,《京剧剧目初探》中收有《锯大缸》一剧,该条按语中提及其“一名《百草山》,又名《大补缸》《百鸟朝凤》。见《钵中莲》传奇。” 翁偶虹以其名目因地域南北而有别,“南中各种乡土剧,尚名《补缸》,或文而'大’之,曰《大补缸》……北中各种民间剧,则曰《锯缸》,或曰《锯大缸》,或曰《百草山带锯缸》,或曰《百花山带锯缸》,或曰《锯大缸捉拿王大娘》,繁简异名,锯则为一。 论宗古则以南中《补缸》为是。”
吴长元《燕兰小谱》于江苏吴县伶人花旦“郑三官”条中载有:“吴下传来补破缸,低低打打柳枝腔。 庭槐何与风流种,动是人间王大娘。 ”其后注:“是日演《王大娘补缸》”。“徽剧有《百鸟朝凤》,川剧有《大补缸》(又《百草坡》),秦腔有《钉缸》,河北梆子有《王大娘锯缸》,豫剧有《王大娘钉缸》,楚剧有《补缸》,汉剧、湘剧都有此剧目。” 此外,在说唱艺术中也有演绎,如天津时调、东北二人转和秧歌当中都有《锯大缸》。
另外,《补缸》不只是在国内遍地开花,甚至一度经由外国人之手眼传播至海外。 1838年 4 月,《中国丛报》刊登了美国在华商人亨特所撰写的《中国戏剧评论,并附闹剧〈补破瓷器的人〉翻译》。 1845 年,法国作家都朗·弗尔格以“老尼克”为笔名,出版虚构游记《开放的中华:一个番鬼在大清国》。 其中“生日—乐师—戏剧与剧作家—《窦娥冤》—中国滑稽剧”一节,提到书中主人公“我”在林琛家中看到的中国滑稽剧《补缸》(或《粘补破缸》)的演出情形。及至宁波后所村所演“大补缸”,又变成了“田螺精与蛤蟆精”的爱情故事。
诰猖腔,有观点指出:《钵中莲》所宣扬的是佛法无边和对佛教尊从的思想那么在它的唱腔中极可能采用民间流行的佛曲唱调。而有研究指出,补缸调正是将 “散花调” 上下泛声句曲调变成器乐间奏而形成的。并推断《锯大缸》早于《钵中莲》,已经是一出流行于民间的歌舞小戏了并在其中早就演唱补缸调了。由此可以推断所谓诰猖腔大约就是补缸调是属于莲花落腔系的。
明清以来民歌和戏曲中的补缸调大致相同。在民歌中有一种叫做 “呀呀哟” 的即用演唱虚字 “呀呀哟” 代替了补缸调中的器乐间奏形成的。在牌子曲中补缸调被称为 “云苏调”。十不闲演唱补缸调时器乐间奏改用锣鼓击打称为 “刺儿山调”。后来在牌子曲中亦搬用十不闲的形式用三弦弹奏模仿锣鼓击打作为间奏来演唱补缸调亦称为 “刺儿山调”。上述这些唱调都是在明清两代形成的都是莲花落唱调的衍变形式因此它们均属于莲花落腔系。
《补缸》 中运用弋阳腔衍化出的新腔—“诰猖腔”,因《补缸》一出盛极一时,后通称其为 [ 补缸调 ][ 修缸调 ] 或 [ 钉缸调 ] 。[ 补缸调 ] 又称 [ 琐拿调 ] 。是明清小曲中的重要曲牌。 [ 锁拿调 ] 之牌名源自其伴奏乐器“唢呐”。它在全国各地的戏曲曲艺音乐中流传,其别名也很多,如: [ 王大娘 ] ; [ 锯缸调 ] ( [ 锔缸调 ] ); [ 大锯(补)缸 ] ; [ 钉缸调 ] ; [ 补破缸 ] ; [ 西腔 ] ; [ 哎呀呀 ] ; [ 咦呀呀 ] ; [ 呀儿哟 ] ;陕西谐音称谓 [ 雅而幽 ] ;东北辽阳称 [ 茨儿山 ] ; [ 赐儿山 ] (张家口下堡西,即云泉山顶有娘娘庙,故得名);[ 扒山调 ] ; [ 爬山调 ] ; [ 丁字调 ] ; [ 云苏调] (与 [ 靠山调 ] 同);[ 柳枝(子)腔 ] ; [ 锁拿调 ] ( [ 唢呐调 ] )等。
虽然在明代的文献中提及了 [ 琐拿调 ] 的牌名,但不见其名号下典型的词谱著录,它更多是以 [ 锯缸调 ]或 [ 补缸调 ] 之名经常出现。 清代乾隆间王廷绍编述之《霓裳续谱》(卷八)第十九页《本在村乡》中的 [ 西腔 ](曲文即《锯缸》);清代嘉道间华广生编述的《白雪遗音》卷三、十五页有 [ 赐儿山 ] 等。 民国时刘复、李家瑞编《中国俗曲总目稿》三二六页著录有 [ 锯大缸 ] 。 [ 补缸调 ] 的曲谱目前最早见于清代嘉道年间“和聚堂”高记《歌样曲儿》中辑 [ 钉缸 ] , [ 王大娘 ] ;光绪十四年( 1888 )蕃月明记重抄《修缸》,“善才”扮演补缸匠,“僵尸”扮演王大娘,其中有白有唱,唱的是 [ 琐拿正调 ] 。 又见光绪三十年( 1904 )嘉兴吴澄甫辑《丝竹小谱》(卷下)第九页 [ 大补缸 ] ;另外,清朝宣统二年郭仲文手抄《三弦谱》中收录了《锯缸》的工尺谱,无词。 较近的曲谱是近人李家瑞著之 《北平俗曲略》收录了通行本的 [ 锯大缸 ] 词谱。
在京剧中,有标为“云苏调”的。时代曲里也插了一脚,有周璇、韩兰根唱的《麻将经》借用了此调,则《锯缸调》也可叫《麻将调》了。
京剧锯大缸-王少奎_水上漂.(1920年百代唱片)
王大娘锯大缸 - 王海龙乐队.演奏(1927年百代唱片 32754)
宋德珠 - 锯大缸(与华世丽)(1938年国乐唱片)
平津什曲:锯大缸 - 粉菊花(张玉山(或玉亭)丽歌 A2157)
平津什曲:钉大缸 - 崔庆云 (丽歌 A2158)
京剧锔_锯大缸 - 土地爷的一段唱(孙雨生)
麻将经 - 周璇 韩兰根(百代唱片 B556)
麻将经 (另一录音) - 周璇 韩兰根
陈永玲 筱派《小上坟》柳枝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