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 第 1 曲 《鸽铃 / 鸽子 / La Paloma》
没想到此曲是创作歌曲,不是民歌!没想到此曲中文,最早来自周璇、梁萍等人的翻唱。与我们大陆固有的认识情况大为不同。
当然,大陆的朋友对此曲非常熟悉。年龄大一些的朋友熟悉刘淑芬,年纪中一点的熟悉朱逢博等等。中文歌词也有几种,稍微有不同。
这段是郑中经译词,刘淑芳配歌。
当我离开了亲爱的故乡 只有你知道我多么悲伤
天边出现一层金色的朝霞 爱人含着眼泪悄悄的对我讲
亲爱的不管你去到什么地方 我要象鸽子一样飞到你身旁
我要到海上去寻找你的小船 让你来轻轻抚摸着我的翅膀
我的小鸽子啊 在这辽阔的海上
在这遥远遥远的他乡 我永在你身旁
我的小鸽子啊 在这蓝色的海上
在这遥远遥远的他乡 我听见你歌唱
刘淑芳版本
这个似是薛范译词
当我离开可爱的故乡哈瓦那,你想不到我是多么悲伤 。
天上飘着明亮的七色的彩霞,心爱的姑娘靠在我身旁;
亲爱的我愿同你一起去远洋,象一只鸽子在海上自由飞翔;
跟你的船帆在海上乘风破浪,你爱着我啊象一只小鸽子一样。
(亲爱的小鸽子啊,请你来到我身旁, 我们飞过蓝色的海洋,走向遥远的地方。)
当我回到家乡哈瓦那好地方,是你唱着歌儿等候我在岸旁;
我在异乡多么想念你,每天每夜把这离别的歌儿唱;
亲爱的我愿随你同去远航,象一只鸽子在海上自由地飞翔。
和你的船帆在海上乘风破浪,你爱着我呀象一只小鸽子一样。
(亲爱的小鸽子,请你来到我身旁, 我们飞过蓝色的海洋,走向遥远的地方。)
郭淑珍版本
楼乾贵版本
施鸿鄂&朱逢博版本
这两口子编排上花了点心思,就是施鸿鄂唱到: "爱人含着眼泪悄悄的对我讲.......",朱逢博就接着唱下去: “亲爱的不管你去到什么地方.........”, 施鸿鄂在一旁哼起: "la.....la.....la.....la........"
可是当我开始熟悉时代曲时,发现那时候就有歌手在翻唱了。那就是40年代的上海歌手梁萍在50年代香港时期的演唱。她的歌曲翻作《鸽铃》。她的歌词又不同了:(我自己听的词,未必很准)。对了,最近还发现了周璇的版本。。。。
周璇版本
胜利唱片 57748-A
那日,我即将启程,前进一路平安。独自一身孤孤单单向前途赶。何须其他友朋亲眷来唱阳关。麦茜。在我身旁殷勤的相陪伴。(以下歌唱二遍)
开纱窗探探看见有小小鸽子。那就是不才变成功飞到窗儿外。听听教训请细细地诉说出来新鲜的花清洁些些儿戴一戴。
请你允诺吾爱,所有你有的情爱,留在我怀。我们的一切全连成做一块。请你休得疑猜。所有你有的情爱,尽交出来,让我们一切融合成一整块。
梁萍版本
飞翔 对对白鸽在晴空飞翔 飞翔 风吹银铃一声声响亮
吟朗好比奏出醉人的升华 吟朗深深代替滋润的歌唱
它赞美着白云悠悠的随风飘荡 它赞美着春风带来了无限欢畅
它赞美着春光周围都没有罗网 它赞美着大地人们在自由来往
对对白鸽飞翔 声声银铃在响亮
啊......任求他希望
对对白鸽飞翔 声声银铃在响亮
啊......自然的歌唱 啊........
另外,香港歌唱家田鸣恩先生也演唱过此曲,非常动听,轻快欢畅!!附上歌词如下:
那天当我离开故乡去漂海洋 啊亲爱的妮娜为我祈祷平安
我在开航前夕先去向她辞别 因为妮娜伤心哭泣得心痛酸
亲爱的妮娜如果我葬身海洋 我要化白鸽在黄昏轻盈飞来
亲爱的请你打开格子窗 忠诚的灵魂回到了你的身旁
生活在大海洋自由纵情歌唱 啊..........快乐的生活谁人也比不上
(重复三遍)
因为此曲,想到在电视里曾经听到过鸽子带着声响飞掠晴空的情形,想起鸽铃是什么样的呢?上网一看,原来:
系于鸽子身上的风铃。鸽子翱翔时会发出动听动听的声响。可分别用铜、金,银等制成,考究者甚至镶嵌宝石,成为一种有用性的工艺品。鸽铃腹内有一颗小珠球,在气流中能发出一种金属碰撞声音。印度、印度尼西亚、叙利亚等国家采纳较多。一般都系在鸽子的脚上,个别地方也有挂在鸽子耳边,但轻易引起耳部发炎化脓。
宋代朱翌有诗云:“蓬蒿门巷久张罗,岂有笼坊重客过。天外鸽铃惊午枕,儿童误起听长呵。”鸽铃介入人们的精神生活久矣。而现代北京的文物大家王世襄先生把养鸽、研鸽当作所有玩好之最,自称是“吃剩饭、踩狗屎”之辈:“过去养鸽子的人们,对待鸽子就像对待孩子。自个吃饭不好好吃,扒两口剩饭就去喂鸽放鸽。他们还有一个习惯,一出门不往地上看,而是往天上瞧,因此常常踩狗屎。”他还兴致盎然地描绘起儿时的鸽市:“过去几乎每条胡同上空都有两三盘鸽子在飞翔。悦耳的哨声,忽远忽近,琅琅不断。城市各隅都有鸽子市,买者,卖者,逛者,熙熙攘攘,长达二三百米。全城以贩鸽或制哨为生者,虽难统计,至少也有几百人。”王老曾问过不少年轻人:“鸽子有哪些种类?”年轻人大都回答:“有两种,灰色的信鸽和白色的和平鸽。”这让王老非常失望:“挂在他们嘴边的都是洋鸽子,而对高贵、典雅的中国传统观赏鸽却毫无概念。”王老认为,这和电影、电视、广告、公共场合中只能见到信鸽和白色食用鸽,而见不到观赏鸽的形象有重要关系。节目制作人除了对观赏鸽不了解外,寻找观赏鸽有困难也是一个原因。他们想买或想借观赏鸽都有困难。而要白色食用鸽则太容易了,一个电话,肉鸽厂就可送货上门。王老初步算了算,观赏鸽的种类可达上百种,如黑点子、紫点子、老虎帽、灰玉翅、黑玉翅、紫玉翅、铁翅鸟、铜翅鸟、斑点灰、勾眼灰……这些有着美丽名字的观赏鸽经过数代人的精心培育,在头型、嘴型、眼睛、眼皮、眼珠、花色、脚趾甲、闪光效果等方面有诸多讲究。其尾部还可以缝线扣环、悬挂鸽哨,盘旋时气流穿过鸽哨,便传出悦耳的哨音。中国观赏鸽的这些特点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是完完全全的中国文化。
“真希望这传统的观赏鸽能放飞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上空。”王老说,“它不像信鸽那样,一放全都跑了,而是围着巢舍成群盘旋。养好了可以一盘白的,一盘灰的,一盘紫的。鸽哨传出钧天妙乐、和平之音,定能为‘人文奥运’添上最亮丽、最生动的一笔。”
王老先生的《鸽铃赋》尤为值得一读:
至于夏雨初晴,夕阴未霁,阶滴有声,渥云无际。堕素景兮星流,奋轻羽兮电掣。斯时则奇音迅疾,异声激锐,何其清且爽也。若夫秋风暮起,凉露为霜,青楸落木,白日匿光,马踟躇于歧路,舟延伫于河梁。时有孤翼往复,只影回翔,傍长亭而送行色,逆迅飚而发清商。于是征人涕下,游子神怆,何其悲且恻也。乃若更静星稀,霜天月没,朔风侵帏,隆寒入骨。剔残釭而不寐,叠戍衣而将发。忽闻羁雌失群,宵征未歇,传急响于天边,知悬铃于尻末,心为之摧,帛为之裂。不禁顾影嗟伤,掩面哽咽,何其凄且厉也。已矣夫,阳春时兮繁花敷,秋风起兮庭芳芜,岁月迈兮将何如,怀伊人兮天一隅,日登楼兮望云衢。安得飞铃至,惠我尺素书。
《鸽子》这首歌诞生于十九世纪,至今仍然被当成民歌,在世界各地广为传唱。它是西班牙民间作曲家依拉蒂尔(Sebastien Yradier)在古巴谱写的,由于写得很好,流传甚广甚长,有几个国家的人都争着把它说成是自己本国的民歌,并以拥有它而感到光彩。主要是被古巴、西班牙、墨西哥、阿根廷四个国家所争执,各自皆引以为自己的民歌。
古巴有人说:这首歌诞生在我国,运用哈瓦那民间舞曲的节奏为基调写成,当然是我们的民歌了。你听,歌中的第一句明明唱着:“当我离开可爱的故乡哈瓦那……”。
由于作者是西班牙人,依拉蒂尔的同胞们把它说成是自己国家的民歌,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墨西哥许多人却不服气,他们说,这首歌写成后,是在我们的皇室为皇帝皇后祝寿时,由我国的歌唱家首演的,是我们使它流行起来的,难道没有我们的功劳?
阿根廷有人也不认输,其理由是这首歌的曲调许多地方用了附点音符和切分音,与他们首都郊外的探戈音乐非常相象。既然歌曲的音乐素材来自阿根廷,阿根廷当然就是它的故乡了。
作者塞巴斯第安·伊拉迭埃尔 (Sebastian Yradier,1809-1865),西班牙作曲家。1809年出生于西班牙阿拉瓦省的拉歇哥阿拉瓦。以后先定居马德里,1856年移居巴黎,以后去美国在一剧院担任乐团指挥,他逗留过古巴,但时间不长。主要在马德里从事音乐创作。后一度担任马德里音乐学院的声乐学练耳教授。作品以歌曲为主,具有浓厚的西班牙民间风格,旅居北美时期的作品则深受古巴、墨西哥等加勒比地区民谣的影响,其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代表作《鸽子》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他有名的作曲除《鸽子》(La Paloma)外, 还有一首曲子是《哈巴涅拉舞曲》(Habanera),这首曲子经法国作曲家比才改编后在名剧《卡门》中采用。
《鸽子》的首次演出是1856年在《哈巴纳》剧中,由他本人指挥。伊拉迪埃后来又回到西班牙,他去世时才56岁,当时已双目失明。“哈巴涅拉”:“哈巴涅拉”与“圆舞曲”“波尔卡”一样,都是西洋舞曲中的体裁。它起源于古巴,其音乐特点是始终采用二拍子的摇摆节奏,节奏型和探戈完全一样,因此后人演唱或演奏时往往做为探戈曲处理。但它的实质更多地却是表现在旋律中,其曲调徐缓,情调缠绵悱恻。
Emilio de Gogorza 1925版(西语) | Joseph Schmidt 1933版(法语) |
Lucrezia Bori 1914版(西语) (西班牙的前辈抒情女歌唱家) | Conchita Supervia 1930版 (生于巴塞罗那的传奇西班牙女中音) |
Hercule Lavoie 1925版(法语?) | Adam Aston 1934版 |
Eugenia León | Banda de Zapadores de Mexico 1905版 |
Attika | Charles Magnante |
Beniamino Gigli | Dean Martin |
Fett | Hans Albers 1944版 |
keziah Thomas | Tuna de Arquitectura Tnicad |
Tuna de Japón | Mari Trini y Los Panchos |
Spirit Miro | Aage Kvalbein |
Pepe Romero | Roland-Neudert |
Francis Goya 1948版 | 多明哥版本 |
Caterina Valente | Julio Iglesias |
Varias 合唱版(未知) | Mireille Mathieu |
Nana Mouskouri | Robertino(意大利天才童声) |
Big mama,申英雅版 (韩国电影我脑中的橡皮擦原声带) | Six Brown Brothers---Quatuor Octave Pelletier 1918版 |
Ewald Brckner 1907版
| 关屋敏子 - ラ パロマ (1933年Victor录音) |
Hasta La Vista | Orchestre Pathé la Paloma 1910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