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曲家•索隐集】为《银花飞》作词之任慕云
00:00
此曲的歌词,说听出真实的旧上海即视感有之,纪念周璇的演唱会上,报幕称这种用歌曲反映社会不平现象的,是不多见的有之。恐怕是“你”见得不多吧。
歌词没有那么“伟大”,说它反映了一个侧面还说得过,拿它包圆旧上海是包不上的。至于反映不平等,恰正是那个社会一股主流。
曲是好曲,歌词当初听来就有违和感,因为二段的前面大半段是文言,突然在结尾处用白话,就算是对比,布局上也来得蹩脚。难怪我们接触此曲都当作冬令歌曲来看待,也难怪不断有人喜欢强调歌词,生怕听者错过了深刻的教育。
并且据说词作者没有一点资料留下,我倒是找到一点点,至少可以明证词作者的原意。
任慕云是留日学生,1938 年他在《近代杂志》发表题为“杂俎:留学生在日本住的问题” ,其中娓娓道来,对留日学生生活细节极为熟悉,对日本的租房可以说不亚于现在流行的“攻略”。
1937年在《申报》上,他撰文“李阿毛博士在东京”一文,小标题:任慕云自东京寄。文中他对日本的园艺界历历道来,对同样留日的李阿毛以前辈论之。且在两文中都以“我们留日学生”自称过,可见他确是留日,他的行文风格很谨慎,但最终还是漏了一句“我舅舅范烟桥”。
此人在上海报纸上主要从事戏剧评论,电影、歌曲评论。可能之前他在日比较久,刚开始对国内情形尚不熟悉,1936年他曾向《戏剧周报》的“戏剧通问”专栏去信提问,第二个问题就是:周璇是周信芳女儿吗?后来仅知是他作词的两首歌(另一首:歌女泪)都是周璇的。
1939年,就是《银花飞》发表的那一年,6月1日他在《正报》发表了《银花飞》一文,记叙了他作词的原意,此词原来还是出版《银花集》的主人命题作文!也因为周璇的演唱,颇为自得。录出原文,可见作者原意是为战争中的难民呼吁更多关注,后人任意延伸,吃相难看。
原文:
予应银花集主人陈文楠君之请,为写一歌词曰银花飞,取义则限于描摹难民疾痛,将欲假于丝竹管弦之盛,广传民间,冀得一字一泪,动人心弦,油然而生恻隐之心,果能如愿,虽非大功大德,然于世道人心,当不无小补,以较靡靡之音之颓唐意志者,岂不远哉!愧予思枯笔秃,不克胜任愉快,勉成三阙、聊以塞责,词曰:(歌词此处从略)云云,纯用对照之法,实较直写为醒人耳目,盖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句意,造句雅俗兼顾,而一意三迭,尤具回肠荡气之致,益以作曲家严华君之谱曲,周璇女史之珠喉,身价骤增,今兹百代且为灌入蜡盘,各电台已有歌唱广播者、是不为难胞作援手之呼吁,心滋欣慰,而主动者银花集主人之功诚不可没也。(任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