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炼霞诗文、轶事拾零
周炼霞的诗文最出名的当然是她的《庆清平·寒夜》:
“几度声低语软,道是轻寒夜犹浅,早些归去早些眠,梦里和君相见。
丁宁后约毋忘,星华滟滟生光。但使两心相照,无灯无月何妨。”
她的作品有出书,但仍有散见在各旧书刊上的,逐步更新在此。
1943年,中国女子书画会展,“炼师娘”出品无多,有四副仕女,分别有点睛之题词。
一、倦绣
家常髻子松松挽,近来只觉情怀懒。底事费沉吟?妒它双宿禽。
日长寒乍暖,绣线添还短。春困不胜娇,柔魂消复消。(调寄菩萨蛮)
二、问鹦
碧嫩荷钱贴水平,砑罗衫子晚凉生。心期遍数都无准,却倚阑干问绿鹦。
三、落叶
垂帘愁见秋光暗,开帘人影和秋澹。清丽比秋花,秋花太瘦些!
金风来爽意,好个凉天气。红叶赚题诗,纷纷落玉墀。(调寄重叠金)
四、寒衣
不须玉尺到腰支,但忆回身入抱时:试把臂弯圈一转,几分肥瘦自应知。
轶事一:绝艳惊才之周炼霞,诗书画三绝,有“女郑虔”之目。年来每与文艺界文酒之会,辄珊珊莅止,翩然入座,谈笑风生。于是集友皆大欢喜。盖炼霞吐属隽雅,辞令妙品,一应一答,面面俱到。妙语如环,倶见慧心。尤贵杜温柔而不放浪,随和而不矜持,态度之佳,得未曾有。
昔者定山居士陈小蝶,曾制灯虎十则,其一谜面为“道士娘子”,而以炼霞之外号“炼师娘”为谜底。因道士要烧炼丹药,称为“炼师”,又“道士德高行精者为炼师。”
47年,炼霞在一次酒会中,施施然从外而来,非复昔日翩然之姿。且着宽博的旗袍掩其腰身,盖有孕矣。朱凤老目光灼灼视炼霞之腹笑问:“大妹子黄台瓜熟,蒂落之期近耶?”炼霞笑答:“八月中秋月光明,屈指计之,吾其宣告破产乎?”上句是《武家坡》剧词,末句是法律用语结词。非炼霞锦心绣口不能办也。
周炼霞女士惊才绝艳,写作俱佳,诗文小令,时有妙句,令人扑案叫绝。近有某汽水公司,乞女书一联,限嵌“汽水”两字,凤顶格。女士略加思索,得句云:“汽”涵香沫千盅爽,“水”浸银瓶六月寒。
按:诗词联不难于用典,而难于白描。汽水为近代产物,无典可用,斯联以白描出之,流切不移,雅韵欲贴,佳制也。
炼师娘有《一剪梅》一首:
相见何如只怆神。眉上愁整,襟上啼痕。相思何苦太殷勤。有限温存,无限酸辛。
相忆何时最断魂。倚尽斜曛,坐尽灯昏。相怜何事忒情真,减了厨珍,瘦了腰身。
一日,周瘦鹃与其外子相遇,偶然谈及,便很率直地笑着作耍:“此中似有其人,你怎好置之不问?”。他的答语甚妙:“诗词多空灵抽象之作,岂可当真!”不过话虽如此,实际于夫权的行使相当顶真。听说他近年远客台湾(注:去台湾接收原日本邮政系统,为总队长。),凡是炼霞在会展中售出的许多作品,总得来函逐件询明:为何人所购?是什么关系?常是炼霞啼笑皆非,这也太煞有介事了。
周炼霞据说有五杯白干的酒量,大方而爽快,是南人而具北方气概。因为“无灯无月”一词,晚蘋曾兴问罪之拳,后尽一笑置之。有人录得炼霞词一阙,还怕其闺房又起风波。(据徽州日报)
七娘子
纱窗风雨黄昏后。倚妆台,独自商量够。梦也心惊,醒还眉皱。一般都是难消受。
别离滋味浓千酒。醉沉沉,愁病今番又。无赖题诗,萦新惹旧。依然笔底春魂瘦。
周炼霞[非日记]一则:“淋漓痛快”结良缘:
廿二日,看见脸上的痱子,越生越多,就把家里有的土方 — 甘草末和明矾 — 用水调和,搽了一脸。照照镜子真难看,说的不好听,简直像鸡矢。
当我作画的时候,张小姐来了,对我看看,问我是不是什么美容药?我点点头说是鸡矢。她居然很相信,还说明天也要试试。我禁不住笑起来,笑得脸上干了的药末,簌簌地落下来,洛在纸上,画里的美人,变成了烂麻皮。后来我说明了,她也打起哈哈来。她交给我一卷纸,要我写一写,打开一看,是结婚证书。我不觉奇怪地说:“怎么这样快呀?没有订婚就结婚吗?啊!你们跌进防空壕还不到两个月吧?”她说:“就为了跌进防空壕,衣服湿淋淋,脚髁跌痛不能走,雇不到车,是他抱我回家,又天天带医生来看我的脚,母亲见他诚心,所以很快就答应了亲事,订婚只交换了戒指,没有仪式。”我只点点头,看着她在给我研墨,我喃喃自语着:“衣服湿淋淋,脚髁跌痛,很快就结婚,啊呀,古语说:淋漓痛快,大概就是说你吧。”她忸怩地答不出话来,停一歇,催我给她写,写好了,她再三向我道谢,刚要走,又回头问我:“听说他家人很多,有点守旧,做新媳妇是怎样?请你说说看。”
我抚着她的肩背:“说吗?没什么可说,还不是和跌进防空壕差不多。”她睁大眼睛问:“这话怎么讲?”我笑笑说:“那时因为前者是:"淋——漓 —— 痛——快!",后者是"痛——快——淋——漓!"她笑笑打我一下,我说:“原来你是明知故问!”她娇啐一声走了。
周炼霞真是锦心绣口,还能作预言家,佩服。文中谈及的中医存废事件,可参看陈存仁的著作。
近日复病臂痛,致笔政久疏,就治于方慎厂医生,已渐痊可矣!当于方医师处闻一笑话,不可不记。谓:方今卫生局,大举考试中医,颁发开业执照。其定章有:“无行医三年经验者不得考试。”及“无开业执照者,不得行医。”然则无行医三年经验者不得考试,不考试自不得执照,无执照自不得行医,更乌得有三年之经验?方医师谓:“金针科有穴道曰'夹车',位于两腮之交骨处,凡病口噤不能开者,当针之,唯针时必须张口乃可。是口既能开,不为病矣!唯其口噤始须针之,是口噤当针,针必张口。与无三年行医,不得考试,不考试不得执照,无执照不得行医。其矛盾正复相同。今日“一代”,犹有不少无执照而有行医经验者,可得参加考试而得执照仍复行医,后此“一代”,既无从行医,更无从考试,乌得更有得执照而行医者乎?行见中医者,将于今日之“一代”而“完结大吉”不复更有“后一代”矣!是诚货真价实之“一代完人”。此语似滑稽而甚富幽默意味也。读者试思之。”
周炼霞的诗词有集结,有三幅图文蛮清晰,以作小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