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桃雪藕,霞裾月佩,莺鸾歌奏(殷采鸾小记)

jierryed2年前 (2023-01-29)歌坛拾零697

时代曲里,二三线歌手有不少歌林隐者,只有转角处的裙裾一曳。有的甚而同于烟尘,空留姓名。诸如吴咏、赵美珍、包庸珍,等等。其中还有殷采莺。

本来此人踪影皆无,幸而有一则,唯一一则31年胜利新唱片广告,用括号备注了(刁殷采莺),迷雾由此渐渐散开。

厦门—鼓浪屿—鸡母山(外观酷似母鸡)—鸡山路16殷宅。

殷宅,昔日叫作“圃庵”,是殷雪圃的宅邸。他原籍江苏,住厦门多年,后加入台籍。当年曾是日本人扶持的厦门劝业银行的首任董事长,甚至因此一度被有关人士围追刺杀,曾受重伤。据说殷家祖上有荷兰血统,当年鼓浪屿人一看孩子五官面孔就知道是殷家孩子。

殷雪圃娶了两房,正房生育了五个孩子,二房生育了九个孩子,正房是上海人,富裕人家的小姐。殷雪圃在1948年以前,往返于上海和厦门经商,1948年与正房及五个孩子迁居香港。二房的九个孩子中,一个也没有带走。二房就是下文中的廖翠娥,有人说她是劳动人民,其实廖家是鼓浪屿显赫家族,当年林语堂求婚被嫌穷。反正涉及的都是大家族,跑偏一下下。


廖宗文,白手起家,做钱庄生意。从东南亚发家后来鼓浪屿安家。生了三个儿子。

次子的女儿廖翠凤嫁给了林语堂。

长子的大女儿廖翠娥嫁给殷雪圃为二房,其第七子即钢琴家殷承宗。

长子的二女儿廖翠畴,她的儿子林俊卿,著名音乐学家、咽音学家。

三子的孙子廖永廉是内科专家。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历任上海传染病院、鼓浪屿医院内科医师,厦门市第二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兼主任,龙岩地区第二医院副院长。1957年在厦门发现福建省第一例钩端螺旋体病,廖永廉的太太陈锦彩是鼓浪屿上无人不晓的廖医生娘,活到百岁。

三子的孙女廖素琴嫁给了妇幼保健专家戴天佑,生下了骨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

三子的孙女廖月琴嫁给了儿科专家钟世藩,生下了呼吸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回到殷家来,鸡山路16号原有一座旧四合院,1924年,殷氏购得此地。1925年,旧房拆除,由殷雪圃的大儿子殷祖泽设计建成新楼,占地1700平方米,依地形设计成部分单层、部分有地下隔潮层的西欧风格的花园住宅。该楼立面参差错落,屋顶坡平相间,线条简洁流畅,窗式各异,颜具法国韵味:内厅饰有五个拱券,三厅相连,大厅与四个卧室相通,具有法兰西厅室的特征。全楼设有四套卫生间(含地下室),反映出殷祖泽当时的文明意识。这也是鼓浪屿著名的经典建筑物之一。

殷祖泽留学美国费城,学习土木工程,毕业后回国受聘为清华大学教授。可惜,殷祖泽英年早逝,20世纪30年代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时年30岁,遗体运回后就葬在殷宅的花园里。文革中墓被毁,墓碑不知去向。

殷祖泽是殷雪圃原配夫人所生长子,与其弟殷祖澜,先后在美国费城大学留学。除了学习土木建筑,他还是一位男低音歌手;殷祖澜学工科,是造谐不凡的业余男高音歌手,学成回国后,同在清华大学任教。他们对音乐的一贯钟情和执着追求,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弟妹。他们从美国带回了留声机和大量唱片,小楼夜夜播放西方世界一流的名曲,歌声不绝。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悄然地在一群尚不谱世事的孩子心田里,撒下了神奇的种子。

另外,殷雪圃有几个妹妹,其中三妹殷碧霞,是大名鼎鼎林文庆的第二任妻子。鼓浪屿人对林文庆很熟悉,因为林文庆在鼓浪屿的笔架山下,有一棟非常显眼的大别墅,“笔山路5。林文庆出身在新加坡,是第一个考上英国女王奖学金进入英国深造的,回新加坡后,不顾当时对女子教育不屑一顾的社会风气,兴办女子学校等等。19206月,在孙中山先生的请求下,殷承宗的三姑父林文庆出任了厦门大学第二任校长,在任期间,林文庆把《离骚》翻译成英文,印度诗人泰戈尔还特地为他作序。至今,新加坡的加冷河和黄埔河之间的地区还保留着用林文庆名字命名的地铁,道路,比如文庆地铁站、文庆路等, 厦门大学也立有文庆亭。

林校长夫妇后来去新加坡定居,把一架钢琴和不少名贵唱片寄存在殷家,对开启殷家子女的音乐旅程起了触发作用。

而在殷家,由于是虔诚的基督教家庭,当时家中四个女孩和两个男孩,都是鼓浪屿教会唱诗班的。

最大的大姐殷彩茂后来是鼓浪屿怀仁小学、毓德小学的音乐老师,也是同父异母的小弟弟殷承宗的钢琴老师;

二姐就本文要讲的殷彩恋(即殷彩鸾,介绍文中说她20年代灌制过唱片《何处呼声》《歌吾入梦》等),是家族中第一个受西洋音乐系统训练的人,她三十年代录制过《何处呼声》、《歌吾入梦》等唱片。音色甜美纯正,在当地音乐界很有名气,出嫁后其社会与音乐活动也十分活跃。她以动人的歌声和对音乐文化的高深造指,不仅影响了殷家一门,而且影响了鼓浪屿的音乐界。

不知是原先家族中的闺名,还是有什么笔误,内地的介绍,都称之为“彩恋”,在她与夫婿相关的新闻中,都出现“殷彩鸾”,反而是歌本唱词中,会标注“殷采鸾”,胜利唱片那一期广告又写的是“殷彩鸾”。写成“采莺”似是笔误了。


殷彩鸾毕业于上海圣玛丽女校(圣玛利亚女学),1917年到美国俄拜林(奥柏林专门学校)女子大学学习音乐(图上译为:美国和百灵音乐院音乐硕士),及家政两年。暑期中曾至哥伦比亚大学师范科肆业。1919年回国,1920年的报道中已称其夫刁德仁博士,而她的称呼也按当年的习俗,称为了刁殷彩鸾。



她丈夫后来官至国民政府外交部情报司司长。所以刁殷彩鸾的社会活动、公益活动不少,30年代发唱片、上电台歌唱都有涉及。1931年圣玛利亚女学五十周年庆时,她已是校友来宾身份回校了。

1932年的时候,她因为难产去世,与其弟弟同命了。留下的一子,叫国华,1927年的照片上看着是那个年代78岁的样子。


1931年范朋克游华,他们夫妇全程陪同,代主人陪客不离须臾。期间他们还带了儿子同去出席,大约十一二岁,北平话很流利,态度活泼,应对得体。

唯后来刁德仁继娶的杨调芳的女儿刁培华,提到的情形称殷彩鸾留下一子一女。

这倒都上过杂志,只是杂志上也标错,称图上的小孩为“公子与女公子”,时在1936年。而杨调芳嫁刁敏谦是1933年。

通过刁培华的文章,确认到图中车上小孩是刁培华,站立的小孩是刁美华。杨调芳还有一个最小女儿此时应该还未出生,即41年在香港出车祸死去的小孩。则图中的刁美华应是殷彩鸾的女儿,也许就是难产生下的孩子,不过女留母亡。这样子女的说法和年龄才对的上。但这里还有疑问,下二图中40年代末两女孩分明都在,难道是最后留下的是一边一个,殷彩鸾生的美华和杨调芳的培华?


1936


似乎殷家的音乐血脉还很强大:

除殷承宗外,妻子昆明人陶宗舜,中央音乐学院学生“四大金刚”之一,也是学钢琴的,后留美曼哈顿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院工作,取得全美专业钢琴教学证书。

殷承宗女儿殷悦 耶鲁毕业,主修作曲。

鼓浪屿家中唯一的留守者殷承典(殷承宗兄),音乐教育家,创办了厦门音乐学校,曾任厦门市音乐学校常务副校长、厦门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殷承基(殷承宗弟)男中音歌唱家,现在还活跃于美国乐坛。

夫人王伟芳,上海人,师从周小燕,上海乐团主要女高音演员,后去纽约曼纽斯音乐学院读歌剧,南加州教师协会会员和洛杉矶儿童艺术表演中心歌舞团团长

儿子殷雷,南加大广播新闻系的,完成了古钢琴课程,在好莱坞从事演艺工作。


下面就该轮到殷彩鸾的夫家了:兴宁一门三博士的刁家

广东兴宁刁家一门中出了三个博士,其中老大刁作谦还是横跨了晚清与民国的翰林与博士。他的弟弟刁敏谦就是娶了殷彩鸾的刁德仁博士。还有一个刁作谦堂兄刁振谦,是医学博士出身。

按记者对刁家的采访,刁敏谦是刁作谦的亲弟弟,而刁作谦年幼时因家贫,从出生地刁坊河塘鲤形屋过继到了兴宁县城西郊观音堂刁屋。那么,敏谦也是一同过继来的了,只是具体情形不详了。

如果说殷家是音乐+医学,刁家就是外交+医学了。

他们父亲刁宴平,早年在香港谋生,后去檀香山经商,历经30年,担任到当地中华会馆董事,参与创办华文学校。习作谦10岁随父去檀香山,就读于艾欧兰尼中学。1896年毕业后,被送到上海圣约翰大学上学,之后他养父决定送他去英国,他们家族中流传的说法是:刁宴平认为美国新兴国家,大学教育积淀不如老牌强国英国。

习作谦聪明善学,展现了学霸风格:先是取得了英国剑桥大学文学士与法学士学位,在英国中殿律师学院考取高等法院辩护(即大律师)执照。这一年他还获得了英国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又在伦敦大学注册为法学博士研究生。充中国留英举生监督秘书,次年,即任监督。他家族中的说法:刁作谦风度翩飘,结交了一位外籍女友,打算长居伦敦,律师执照就是为此去考的。习父闻讯断然不从,严令他回国。

不过1909年,清廷召回留学生回国甄选考试,名单中确有刁作谦。他参加了学部考试,成为前清政法科进士和翰林院编修。习作谦因此是博士、进士金榜双提名。此后他历任上海育才学堂教员,及体务部行走。辛亥革命之际,充英文北京日报主笔。

习作谦通晓几门外语,1911年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任命他做总统秘书兼礼部及外交部秘书。中围驻英使馆一等秘书兼任总领事。

1919年9月起,习作谦任外交部参事兼合约讨论会秘书长起,除1920年2月至1921年8月,任公立北京清华学校监督(董事长和校长),直到抗战胜利,都在民国外交部任职,舆论和民众以外交“悍将”目之。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了代表团参加。当时,刁作谦任外交部参事并任和约委员会的秘书长。

罗香林教授1971年5月4日在中国文化协会上,作了题为“由巴黎和会对德和约的拒绝签字证明刁作谦先生在外交上的贡献”的演讲。他特别讲到拒绝签字鲜为人知的内幕: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因为想向日本借款,和日本早有勾结。巴黎和会开会时,日本驻北京公使来见段祺瑞,表示他已奉日本政府密令,只要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签字,则日本方面将立刻宣布将山东主权完全交还中国。段祺瑞以答应了,并且拍发电报给在巴黎开会的中国代表,要他们在和约上签字。

签字日期是6月28日,那天上午,总理段祺瑞特约请日本驻北京公使谈话,请日本履行立刻宣布将山东权益交还中国的诺言。但日本公使却支吾其词,说此事非同小可,尚须请示日本政府。段祺瑞知道自己受骗了,但想和约今天签字,还有什么办法呢?和秘书长钱能训商量,一时也无对策,于是想到请外交部主管此事的参事兼和约委员会的秘书长来,那位参事就是刁作谦。刁作谦想了一下,认为如果现在即刻发电报给巴黎的中国代表制止签字,时间上可能还来得及。因为巴黎和北京的时间,按照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相差约八小时,北京的上午,巴黎可能尚未天亮,因此段祺瑞立刻叫习作谦拍发一封电报给巴黎的中国代表,作为内阁总理的最后指示,要他们在对德和约上拒绝签字。

日本政府本想打时间差,以为已到了6月28日的上午,中国代表已签字了,纵使想反悔,也来不及了。但没有想到,只这八小时之差,却被反打了一个时间差,同时也帮助了中国。这临时的发电指示拒签,是外交上的转机,引出了后来的华盛顿会议,保留了山东的主权,这就是习作谦许多贡献的一例。

1921年11月,美国政府召集一战胜利九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史称“华盛顿会议”。当时,刁作谦任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团秘书长。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列强应放弃在中国驻兵、邮电、海关、租借地、领事裁判权等特权案。但列强对此漠然置之,不屑一顾,看到这种情况,刁作谦非常愤怒,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拍案而起,义正词严,痛斤列强的做法。他说:“公理不可欺,应该息争以御海;和平不能久,国人宜团结以自救。”同时,为表示对会议做法的严重不满,刁作谦与代表团顾问梁如浩等提出辞职以表示抗议。路透社将此情况作为重要新闻,登在报上,顿时使世界震惊。在世界典论的压力下,列强开始强装笑容,不得不对中国代表团以礼相待,并对中国代表团提出的特权案给予关注,终获通过。刁作谦为中国抵御外悔,外争国权做出重要贡献。

刁作谦当时讲过了一段话:“我国不强,绝不可获公道希望;惟有励精图治整顿陆军,增高程度与西方相若,准备以实力博出头地耳。”(吁,岂习氏乃战狼祖先乎?然有礼有节,据理力争,冲得上前线,守得住底线,概冰原狼也。)

1922年,刁作谦被任命为驻古巴国全兼驻巴拿马国全权公使。1924年古巴国发生了全国性的排华浪潮。事情是由少数华侨偷渡古巴引起的。古巴当局下令拘捕侨领24人,使当地侨界人心煌煌,许多华人商店闭门歇业歇工,事态极为严重。

刁作谦进行了大量的了官方的和非官方的调查,找到了风潮背后的症结所在。原来,在古巴国内,有报纸负责人在幕后推波助澜,利用典论工具煸风点火。刁作谦不避风险,主动上门找到古巴日报总经理,情真意切,阐明两国邦交的重要性。

刁作谦说:“古巴国山海之利未尽用,固待农以产之,工以成之。所以说,华侨之来,其自利者少而利于古巴者多。”

总经理说:“华侨食古巴人之食,谁为有利?”

刁作谦说:“华侨任事忠,取值廉。自华侨之来也,古巴土地沃,田野治,诸如糖、烟叶、交通之役皆得力,而居大利者谁呢?”

刁作谦讲事实、讲原则,他真诚友善的态度深深感动了古巴日报总经理的心。第二天,该报即以专栏的形式,连续报道了刁作谦的有关谈话内容,不仅使古巴公众分清了是非,排华风潮很快平息,而且古巴各界也深为刁作谦公使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巴拿马国独立之后,仍持续执行20多年的对华人的苛捐杂税,华人华侨生活异常艰辛。刁作谦为解决此事,约谈古巴外交部长,推说是宪令所定,无法更改,约见总统,屡次不予安排。刁是高尔夫高手,他发现总统夫人也爱打高尔夫,且很欣赏他的球技,常常向他请教。通过这个渠道安排,刁见到了总统,且说服了对方,总统竟私下请通法律的刁作谦代拟更改法令的草案,以便交国会讨论通过。习又通过其他的舆论渠道,多方阐述经济利益的互补性,使得废除禁止华人入境和排华的苛捐杂税法令被通过。使各国大使大为惊异,而华人华侨旋即开大会庆贺,“刁公使活我”口号经久不绝。

《新编古春风楼琐记》第13册中写到了刁作谦,评价他说:“前后四十年饱经世故,历尽沧桑,多半为抑屈难伸的弱国外交,真难为这个老斗士了”(茫然四顾,是乃为真战狼一叹。)

1931年起,刁作谦先后受国民政府任命,做过中国驻新加坡总领事、驻香港领事、外交特派员、顾问等职。1950年迁居香港,长时间任职香港大学教职,具教授职称,1972年逝世香港,终年82岁。


刁作谦的堂兄刁振谦,稍晚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医学。1911年留美,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卫生学和热带病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再上海任教行医,曾任上海圣约翰大学代理校长,上海红十字会医院院长等职。


刁敏谦(刁德仁)的从学路径与哥哥很像,7岁去檀香山读书,后辗转圣约翰大学和英国读书。1907年春毕业。

1916年获得伦敦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清华学校教授万国公法和英文。

1917年,创办北京《英文导报》,任总编辑。

1919年再任清华学校教授。

1920年任国际联盟中国代表团专门委员

1921年任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团秘书

1922年回国后任《中国社会和政治科学评论》杂志总编辑,中俄会议事宜督办公署科长,中国法权调查委员会秘书,关税特别会议筹办处会办。

1926外交部任秘书,1928年去职。

1929外交部情报司司长


20年代他以刁德仁名,到30年代以刁敏谦名,之后的岁月又以刁德仁名。

刁德仁早年任过欧洲留学生监督处书记官,1908年起就担任了寰球中国学生会董事(寰球中国学生报编辑),也是多年赞助最力者之一。还担任过竟成学校校长,上海中国公学教务长、复旦公学英文体操教员、上海共和西报驻英通讯员、北京清华学校国际公法教授(1928年担任过政治学系讲师),国际联盟中国代表团专门委员(启程去欧洲参加此联盟就在与殷彩鸾新婚不久的1920年,彩鸾同行。)。外交部秘书、参事、情报司长。

《北京导报》于1920年在梁启超提议下由刁敏谦担任主笔而创办,其后刁氏兄弟又曾在北京整顿《英文导报》,任总编辑。

著作有《刁氏英文会话》、《中国国际条约义务论》(英、汉)、《中国两年内之新政》、《中国新宪法并最新国际问题》(英)和《留英管窥记》(英)、《觉醒的中国》(英)。

刁氏兄弟的外交工作,都是第一线上的实际工作,是操实盘的实务官。处理弱国外交,争取权益,没有哪件是不需奋力以赴的。特别是刁敏谦当事时,正遇上各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政府收回各项本国权益的交涉。当时的外交部长王正廷被称为“废约外交家”,则刁敏谦是“废约外交官”了。说他们是民国时期在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之一也不为过。

其余的我稍微罗列,以见其外交活动踪迹。

1917

顾维钧、刁敏谦及伍廷芳等于一九一七年时即已发表言论,希望列强能承认中国之独立自主,于战后中国主权所受之束缚完全解除。

1923

记参议院中之质问金佛郞案 愚意政府将来必能与吾人法律的见解趋于同一之归着点

外部派员接收中俄会议办事处 改设中俄会议会务处

(1922年也是还是部员的刁敏谦向政府发起说贴,才使政府意识到了法国等国坚持使用金佛郞结算的险恶用意,国际结算之间差距极大。感兴趣可搜搜金佛郞案。)

1924

太平洋国民会议 中国代表十余人——美国三十人——日本十人

1926

俄馆界党案 官厅检查后 当局不主用严厉手叚 全案将交付法庭解决——张家口俄副领事亦被捕说——政府电驻外各使——向各国通知该案始末

1928

英使拒谈租界及领权 中英交涉昨未续开

中英谈判仅及关税问题 双方一度晤谈未有效果 蓝博森今日访问王宠惠

中英交渉昨先谈关税 各种难点均已解决 日人挑拨不生效力 蓝博森今日访王宠惠 谈法权

1929

威海卫交渉今日续议 美方要求保留条件太苛 刁敏谦台克满在协商中

对俄交涉 利于缓不利于速 王正廷谈外交上三个问题

外交部 整顿北平英文导报 派刁敏谦弟兄前往

1930

发生了三个刺客进入刁敏谦在上海法租界的住宅行刺的事件,因刁已将住宅分租给友人,宅中乳母遭杀,并满宅搜索刁敏谦。且刺客熟知了刁的行踪,知道他每周六、日必由京来沪。

外王到沪医牙 刁敏谦同行

刁敏谦到厦门 为收囘鼓浪屿事

鼓浪屿华侨 欢迎刁敏谦

刁敏谦到厦调査 收囘租界事

收囘厦门租界接洽圆满 刁敏谦即将返京报吿

1931

王正廷等昨晚抵平 今日接见美使及义代办 各国法权覆牒外交部不能满意决再去牒表白

王正廷 昨晚赴津 参加接收比界换旗典礼 徐谟刁敏谦等随行

今日正式接收比界 王正廷明日来北平 刁敏谦代王在津发表谈话

宪案待外王南归结束 王昨患感冒定今下午四时赴津 使团访谒均由刁敏谦代表接见

外交界网球赛 中日两军今日交锋 王正延对重光葵单打 刁敏谦对上村伸一单打

蛮横日军突佔我沈阳 长春营口亦被同时佔领 所有我国军警均被缴械 驻鲜日军续进扩大侵掠 中国亡无日矣,国人其奋起!

1933

加拿大太平洋会议 各国代表人选 我国胡适刁敏谦等

刁敏谦 任新嘉坡总领事

1934年去职,1935年任英文《大陆报》星期日版副编辑,38年去职。

1939年在中央经济研究处接办双月版英文经济杂志,和英文版《中国季刊》。

1940年,因汪精卫英文秘书欲延揽,避往香港。

1941年因车祸小女儿死亡,夫人重伤,积蓄用光,无法去重庆,

1942年回圣约翰任政治系外交学教授。共教书三年。

1945年抗战胜利,刁作谦被外交部派上海接受外交事宜,通过其兄,联络到圣约翰的学友宋子文,敏谦与宋父也是同乡和多年朋友,得聘英文室额外秘书,但宋对待其冷淡无情,使其处境尴尬,1946年春又重回圣约翰。

1952年“三反”与思想改造,所有全华东高等学校的法律与政治教职员都一律停职等待分配新工作。

1953年,华东教育部劝其退休,无房可住,借住在友人医师的诊所楼上。

只是不知刁敏谦的确切去世时间,只知道是文革中去世的。

1932年殷彩鸾难产去世,1933年刁敏谦在杭州再婚,介绍人正是前文提及的林语堂夫人廖翠凤。这个廖家实是不简单。

而且继室杨调芳,也是圣玛利亚女学毕业生,与殷彩鸾不知生辰相比,倒是通过杨的女儿刁培华和《上海弄堂元气》,得到了她较为清晰的生平,还有刁德仁的后半部分。



杨调芳1901年生,浙江鄞县人,1915年到1921年从圣玛利亚女学高中毕业,至1925年钢琴科毕业,一边学钢琴,一边教钢琴。(据她女儿说该校是女学,许多学生中学毕业后又自钢琴科毕业,同时拿两个文凭。)

1928-1933 师从工部局乐队总指挥梅百器学钢琴

1929年获得伦敦三位一体音乐学院荣誉证书

1930-1931 圣玛利亚女学琴科代理主任

1932-1948 圣玛利亚女学钢琴教员

1949后作为家庭钢琴教师在家教授学生。

在与她女儿的闲谈中,她提到:别以为你们前进,我们落后,想当初“五四”时我们还上街游行呢!

她是1987年去世的,晚年寂寞简朴,以弹琴和一本《荒漠甘泉》为伴,最后的陪伴是一架德国名琴Budweiser。她的近邻称她的琴声为“暮鼓晨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