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出自沈心工《雁字》的《雁群歌》(电影“小天使”插曲)
00:00
《雁群》 王人美 唱
沈心工作词 吴永刚补词 黎锦光作曲
模版编号: A2497 电影《小天使》插曲
1. 青天高,远树稀,西风起,雁群飞。排成一字一行齐,飞来飞去不分离,好像我姐姐弟弟,相亲相爱手相携。
2. 青天高,远树稀,西风起,雁群飞。排成人字两行齐,飞来飞去不分离,好像我姐姐弟弟,相亲相爱手相携。
3. 青天高,远树稀,西风起,雁群飞。排成行列整且齐,展翅高飞常努力,好像我姐姐弟弟,相亲相爱永不离。
幸得有歌友是30-40年代出生,在40年代已是小学生吧,所以他提起歌词及沈心工,否则沈心工作词一事就汩没了。只不过这位歌友似乎对沈心工了解不多还是什么,把沈心工的此曲最早出现归于了1906年在日本出版的《陌南学堂教科书 新选学校唱歌三百首》。这是乌龙了。沈心工是最早开创学堂乐歌的先驱之一,写歌并非为了自娱自乐,而是儿童教育,他的歌怎么会由其他人甚至日本来搜集出版呢。
其实这歌在沈心工的部分还是很清楚的,甚至查《中国大百科全书》都找得到:1904年由沈心工编著的《学校唱歌集》是我国最早的一本自编简谱歌集。
1904年5月 沈心工著《学校唱歌集》第1集出版问世。该歌集至1906年共出版三集,所收歌曲主要是作者根据日本及欧美歌曲填词的学堂乐歌,歌词大多以富国强兵、抵御外侮、宣传爱国民主和科学精神为内容。书中还附有乐理摘要、风琴使用法等,在当时学堂学校音乐教育中使用甚广。—《中国音乐书谱志》,第13页。
据说第一次出版的《学校唱歌集》已找不到原书了,幸而孔网出现过此书之后印刷出版的版本。不过出版社不同,它们每次都标注“初版”时间,这不是《学校唱歌集》这本书第一次出版的日期,而是这家出版社初次出版的日期,别被它带岔了。仔细看可以看到它并列了初集、二集、三集的标价,可知此时已出到二集或三集。光绪丙午是1906年,光绪丁末是1907年。都还不是此书的初次出版,因为都已经出现了二集、三集的字样。
《学校唱歌集》被归类为清末教科书,共3集,1904年出版第1集,为我国近代最早的学校音乐教材;1905年出版第2集,1907年出版第3集。所收录的主要是选用日本和欧美歌曲曲调、由沈庆鸿填词的学堂乐歌,附乐理撮要、风琴使用法等。在当时学堂学校音乐教育中使用甚广。—《中国音乐书谱志》,第13页。
《学校唱歌初集》(1904年)由“练音”、“唱歌”、“乐理摄要”、“风琴使用法”、“游戏法”和“歌词说明”六部分组成,“唱歌”中共有23首歌曲,分为甲乙丙三种,甲种供幼稚园和寻常小学使用,乙种供高等小学和中学使用,而丙种则是用于在仪式上演唱的歌曲。
与德育有关的内容:
在甲种唱歌中,共编入了《早起》、《赛船》、《体操》、《鸡》、《雁字》、《萤》、《花园》和《雪》8首唱歌。除《早起》之外,其余的乐歌全部是沈心工创作的。从内容来看,除了《鸡》和《雪》以外,有6首唱歌的歌词内容与德育有关。
——高婙著,《留日知识分子对日本音乐理念的摄取 明治末期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侧面》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06,第177页
可惜孔网的卖家没有拍出《雁字》的部分,不过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从一开始《学校唱歌集》就带简谱、歌词,我先好奇是怎么知道哪首歌是沈心工原创,原来他都在书中注明了歌曲来源,可惜也没拍到《雁字》的部分,未知具体怎么标注的。但《雁字》词曲都是沈心工没错。
《重编学校唱歌集》(1—6集),沈心工编,1912年11月上海文明书局印刷并出版。(即《教育部审定学校唱歌集》)
1915年4月,《重编学校唱歌集》再版印刷。该书是清末教科书《学校唱歌集》的增补修订本,所收录的主要是选用日本和欧美歌曲曲调、由沈庆鸿填词的学堂乐歌,附乐理撮要、风琴使用法等。
1937年,沈心工重新修订了自己一生所作的乐歌,精选出82首,汇编成《心工唱歌集》一册,黄自为《心工唱歌集》作序,后因战事出版中断,1939年正式出版发行。
诸如此类的学堂乐歌,当年流传极广,除了创作者大量出版之外,还有各地的教育机关或音乐教育工作者从中摘录、选编,出版后供各地学校使用。
据《中国音乐书谱志(先秦—一九四九年音乐书谱全目)》记载,从1904至1910年,共出版学堂乐歌唱歌集24册,1911年至1949年间出版67册。据张静蔚编纂的《学堂乐歌曲目索引》(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1983年油印本)中的统计,“自20世纪初年至1919年五四运动,所见歌集近三十种,有词曲可查的乐歌即有1300余首”。马达也这样描述:“从1903年至1907年,仅4年时间,主要由中国留日学生编创的学校唱歌集就达23册,收录近500首乐歌,并在中国各地,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镇的新式小学和中学中传唱开来。”
王国维在1907年发表的《论小学校唱歌科之材料》一文中说:“二三年学校唱歌集之出版者以数十计,大都会之小学校亦往往设唱歌一科。”从学堂乐歌唱歌集的出版情况,我们可以侧面看出学堂乐歌发展速度与风靡程度。
——杨丹,音乐教学法教材建设的百年历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08,第12页
《重编学校唱歌集》新书介绍广告称:“沈君叔逵为吾国之乐歌家,·每撰一歌海上各学校即争先传抄用作教授资料试,周行里巷中但闻逐对小儿童互相唱和者沈君之歌曲也。在张氏味莼园闻王玉峰琴师奏技其所弹军队唱歌亦为沈君之作,传播之广……”。
——吴跃华著,中国钢琴即兴伴奏文化史考释评,吉林人民出版社,2021.10,第55页
《雁字》歌从一开始由沈心工创作出来发表在《学校歌唱集》中,就有简谱,而且也没丢失,尽管《学校歌唱集》看不到,但它在重订的《心工歌唱集》里保留了下来,二段歌词,《小天使》电影中吴永刚添了一段,黎锦光的曲子与沈的原曲不同。吴永刚1907年出生,在他的童年教育中,正是学堂乐歌大行其道的年代。
这部影片《小天使》还是默片+配音,现在也能看到,音乐配音都在,唯独唱歌的部分不见了,大概率又是人为“被消失”,好在王人美的唱片保留了下来,灌音是独唱,影片中是王人美和葛佐治合唱的,而且有报道写道:王人美教葛佐治片中歌曲甚勤,葛佐治在片中歌唱神态一如小猫。1935年《艺声》杂志有文记载片中音乐是王人艺、杨露茜伴奏。歌曲的成绩很好。
沈心工的《雁字》流行程度看来比《雁群》还高, 1935 年 第6卷 第8期 《联华画报》 的“读者版面”即报道过雁群是旧歌,非是新作。
《小天使》是江苏省主席陈果夫提倡教育电影,而由苏省教育厅向全国征集剧本,第一名即此片剧本,原名《好朋友》,原著者是蔣星德,交联华公司代制作。不过有读者质疑编剧者似颇有袭取亚契米斯所作小说“爱的敎育”之嫌。
但也有说第一名征集剧本是《慈母心》,也是委托联华代制作。
影片很成功,也得到了褒奖。《雁群》(电影海报是《雁群歌》)也流传蛮广。
金焰也在片中客串医生。
影片发行时还举办了征文比赛,参加者踊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