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代的几场流行歌手演唱会(李香兰 1945大光明)
【重来凤鸣佇高冈,鸾鹤随班影早藏。换得黄金盈百万,当前顾曲尽周郎。】
【李香兰重来上海开演唱会,三天六场,卖座极盛,每天挂客满牌,演出了万人空港的盛况,据说售票达一万万元。】
【1945年5月26日,李香兰应中华电影公司之招,来沪拍片(大地之花),并计划举办歌唱会。因嫌“兰心”场地较狭小,她特地指定“大光明”,以争取中区的听众。开演前几天,还特地去“大光明”考察,并在场中开嗓练唱一番。票价也超过之前的任何演唱会。据闻有两位作曲家在抢这笔生意,出入“香闺”甚勤。】
【李香兰的大地之花搁浅,而卜万仓不愿放弃,选中了祁正音出演,报称祁是平日在茶坊酒肆卖唱的姑娘!】
【6月19日,李香兰在华懋八楼招待新闻界,据称这次以外,还打算再开一次歌唱会,打算唱罗宋歌曲和其他[克拉雪克],地点似在海宁路[融光]。她在招待席上谈笑风生,很是活泼。比去年来时胖不少,据闻已经结婚。后来又应邀歌唱三首,一为西洋名曲,一为中文歌,一为日文歌。】
【1945年6月23日—25日,李香兰演唱会在大光明举行,日夜两场,节目有“渔家女”、“海燕”、“苏州夜曲”、“支那之夜”、“翠堤春晓”、“风流寡妇”、“卖糖歌”、“夜来香”等。上海交响乐团伴奏,陈歌辛、服部良一指挥。】
【“大光明”上下客满,黑市票飞舞!“大光明”门前,跑马厅畔,大有车水马龙的盛况。未到二点钟,客满牌已经挂出来了。于是“黑市”票与“拨款单”交流,一万、二万.......(原本票价打算二万,因有“四合一”演唱会的失利,定为六千,且限定每人五张,为宣传起见,还在街头陈列了路牌广告,而且马路上到处有招贴,用彩色墨水写的“一代歌后,盛大献唱”。)】
【据有报纸记者载,当天得一张赠票,看见一对情侣在“大光明”门口起急,因为男的只买到一张票,女的凶来西,把男的吃得憋特。记者因此转给他们一张,男的给了记者5000元纸币4张。结果在大陆商场边的一个无线电商店,听到了正在放送大光明转播出来的李香兰歌唱,记者也杂在人群中聆听。】
以下是第二天的演唱会情形:
【二点半整,灯光熄灭,三十五人的交响乐队开始演奏。场下一片寂静,淡黄色帷幕拉开,水绿色的背景前,李香兰在灯光下步入舞台。她头顶心一朵蝴蝶结,是白点黑底;一件湖绿小方格子的一九四五年最新潮的旗袍,紧身拖地,分外婀娜。其中有歌曲“白兰之歌”,观众又拿着小扇子的节目单,跟着音乐节拍挥摇。】
【李香兰不但演唱了日本歌曲、中国歌曲,也唱了英美歌曲和俄语歌曲,比如第二部第二首“但我们年轻时日”和“魏丽雅”就是著名西片[翠缇春晓]和 [风流寡妇]李的插曲。】
【最后两首“夜来香”和“卖糖歌”是李香兰的拿手,她的服装由白的雪克司汀绸换为黑锻的西装,襟上一朵鲜红的花,左手挽一只篮,灯光暗下,幽幽的歌声从幕后传来。此曲根据严工上和黎锦光的新旧夜来香组合而成的幻想曲,曲子特别来的长,李香兰唱得特别卖力,台下的掌声也达到高潮。“卖糖歌”是李的成名曲,唱完观众大呼“再来一个”,李香兰笑盈盈出台,再高歌一曲“疯狂世界”】
【第一部分:水上(演奏、独唱)1.黎明、小溪、湖上 2.渔家女 3.海燕
三十二人大乐队演奏著名华尔兹“绿色的华尔兹曲”。
几分钟后,李香兰着海蓝色旗袍,从台角登场。连唱三首日本歌曲,无间断,“苏州夜曲”“白兰之歌”“支那之夜”
乐队演奏“青春曲”,歌唱人休息期间,秩序仍非常好。
第二部分:西洋歌曲,第一支演奏,李香兰着白色礼服,第二支唱“魏丽雅”,第三支“one day when we are young”(第二部告一段路时,服部良一得到了观众的献花!李香兰两度获得献花。)
第三部分:中国歌曲:“恨不相逢未嫁时”“我要你”“不变的心”,尤其“我要你”为低音曲,更引人入神。
夜来香幻想曲:挽花篮,把花朵以舞步姿态掷向台外。此曲将旧的蝴蝶演唱的“夜来香”与黎锦光的“夜来香”结合,再分为几部奏唱,然后不等观众又几分钟的视觉、听觉上的休止,铜锣似的钢琴键被敲动“卖糖歌”,她给观众许多意觉上的蜜饵,甜!
掌声如河堤决口,如海水涨潮,听众疯狂安可,李香兰返场“疯狂世界”。】
【关于大光明的演唱会和夜来香幻想曲的回忆】— 沈寂、李香兰
从这两人的回忆来看,每天的曲目和返场歌曲是稍有不同的。不知道沈寂和陈蝶衣买票去的是哪一天,照理该是第一天。观众提前一小时就开始在大光明开抢黑市票,并且开场半小时前就进场了。
如果沈寂记忆准确的话,那么,在“恨不相逢未嫁时”“我要你”“不变的心”之后,还有“忘忧草”(难道是用中文演唱?)李香兰唱完这一部分,出人意外,走下舞台,邀请陈歌辛与服部良一上台与观众见面。陈穿一身白色礼服,微笑着向观众鞠躬。休息之后,李换了银色浅蓝长袍,唱“卖糖歌”“苏州河边”“夜来香”。唱完退入幕后,满场掌声和安可的喊声,没想到李香兰竟手挽黎锦光上场,和观众一起,向作曲家鼓掌致敬。然后陈歌辛指挥的乐声起,李香兰再次高吟《夜来香》,黎锦光在旁边双手击拍,观众低声附和,形成了齐声欢乐的大合唱。
而在李香兰的回忆里,在静安寺路,在与国际饭店并列的顶级剧院大光明戏院举行的歌唱会,共有二千个红色天鹅绒靠背的坐席。演唱会是由日本上海陆军报导部主管音乐的服部良一先生提出,“起用李香兰举办幻想曲独唱音乐会”的方案,日本上海军部很感兴趣,并很快举行了计划会议。服部的上司是负责音乐的中川牧三中尉。此人应庆大学出身,昭和初年留学欧洲,就读米兰音乐学院,并在意大利成为男高音歌手,私底下的外号叫“流行曲”。
正好此时,服部的妹妹服部富子和渡边纯子女士来上海,在大光明大戏院开了音乐会,尽管听众大部分是日本人,但很成功且不断得到当时上海社会的好评。中川牧三即鼓励他们朝这一方向开展。
于是制片人川喜多长政、上海交响乐团负责人草刈义人、音乐总指挥服部良一发起号召,野口久光、辻久一、小出孝和留在上海的“华影”老班底,以及娱乐场的小牧正英纷纷支持。
在会议上,中川原来的提议是让服部和李香兰配合,拿他们的歌曲组成流行的电影主题歌曲集。但服部先生却提出,上海交响乐团拥有具有国际水平的外国人组成的管弦乐队,坚持把他们的交响乐、爵士乐为基调,来配李香兰的电影歌曲!当时上海交响乐团在东方首屈一指,是由意大利人、德系犹太人、奥地利人、白俄人为中心,总规模有60人,服部的老师密特尔先生多次客席指挥过他们。中川很赞成,但担心高品位的管弦乐配流行歌曲和爵士乐会很困难。而服部则指出,李香兰唱的多数是欧美和日本古典歌曲,最好以乔治.格什温交响爵士乐做主旋律,兼奏古典音乐,迎合多方和各种听众口味。这是因为服部一向有愿望,想指挥一流交响乐团,演奏像乔治.格什温的“勃鲁调式畅想曲”那样的交响爵士乐!
而本应站在反对“敌性音乐”立场的中川,居然同意了这种做法,只是提议不要使用西文幻想曲、狂想曲之类的标题,只用中文和日文幻想曲标题,免得报导部里的一些捣乱的军人提出修改意见。(其实此时美军已登陆冲绳和菲律宾,战局已经逆转,日本失败在即,华影已无法拍片,业务移往北平,家属职员撤离回日本,为了提振业务,经济因素也开始摆上台面,他们觉得不能拍片就开音乐会,当然同时也是为了在意识形态方面抚慰上海日本侨民的不安!)
这样就订下了第一部分是欧美和日本歌曲,第二部分是中国歌曲,第三部分是交响爵士乐伴奏的幻想曲。但对第三部分的内容莫衷是一,这时野口久光提出用“夜来香”,并称服部先生去年就把此曲谱成了具有交响爵士乐和中国曲调等多种旋律和格调的乐曲,作为一种混合曲,由上海交响乐团和使用胡琴、笙、琵琶等的中国音乐乐团来演奏,由李香兰一人演唱全部歌曲。结果全体与会人都赞同,服部先生非常感谢,说:“就这样决定为《夜来香幻想曲》,或者《夜来香fantasy》、《夜来香rhapsody》!”(野口久光,职业插画家,是狂热的爵士爱好者,是日本30年代首先热衷爵士研究的人,日本爵士音乐评论创始人。2004年,他101岁仍作为现役歌手活跃在舞台!)(果然后来李香兰见到中川,得知当时报道部有人强烈反对演唱会,说前线在殊死作战,你们还要举办充满靡靡之音的音乐会!)
服部先生用了两星期时间,在横滨正金银行上海支行行长河村家中,闭门编制了约20首曲谱,河村家有大型的欧洲制造高级钢琴。在李香兰试唱练习之后,又修改主调和韵律,使之贴合李香兰的声音。
由于演出特别成功,剧场方面要求延期再演一周,李香兰以担心咽喉受损为由拒绝了。但从报道部的调查得知,百分之九十的观众是中国人和租界里的白人。
在第一部分的东西方歌曲集锦中,李香兰提到了“荒城之月” “庭院里的花草” “喀秋莎” “黑色的眸子” “干杯之歌” “寡妇玛丽” ,第二部分中国歌曲集锦中,提到了“四季歌” “木兰从军” “蔷薇处处开” “卖糖歌”等。
她还详细地描摹了第三部的情形:开幕铃声后,从远方窗户方向传来拖着长音的“夜——来——香——”的声音,间隔不长,再次响起“夜——来——香——”喊声,比第一次较响较高。
此时服部开始指挥,寂静中乐队奏起“夜来香”前奏曲,幕布在低低的乐声中升起。李香兰身穿白色旗袍在百人乐队面前开始花腔女高音装饰乐段的独唱。每唱完一节,乐队紧接着再演凑主调,使独唱和伴奏像轮唱曲那样互相更迭进行。进入高音部分高潮时,又变换曲调,用明快的伦巴节奏,从歌词的开头部分重新演唱。台下顿时出现惊叹声,随之是全场热烈欢呼,歌曲接近尾声时,观众一直涌到舞台前面。
乐队演凑间奏曲,李香兰换上蓝底镶银边缀有黄鹂的旗袍回来,向观众答礼,接受盛满夜来香花的白色花篮,再重新登场。
这次换唱“卖夜来香”,主要由胡琴伴奏,以全乐队有节制地演奏乐曲作衬托。歌中有短道白,李香兰每道一次“多么好的夜来香啊”,就有观众像被吸引似地走上舞台,虽然感到突然,但她还是继续演唱,并即兴把夜来香花递到观众手中致意。
此时,舞台上四面照入五彩缤纷的灯光,乐队中的伴奏爵士乐小型乐队再次奏响伦巴舞节奏“夜来香”乐曲,李香兰着红旗袍,边舞边唱上场。接着是以弦乐为中心的优雅的华尔兹旋律“夜来香圆舞曲”,继而是狂热的“夜来香布吉伍吉舞曲”。这是晚会最后的部分乐曲,观众也不禁跟着旋律扭动起来。
据野口的介绍,布吉伍吉舞曲在美国早就演凑,到了30年代下半才开始流行开来,到40年代,东方爵士乐圣地上海也跟进流行起来。当时日本是不能传进的。
而服部先生却对这种八拍跃动的节奏有极大兴趣,且很早就得到了“号合奏布吉伍吉舞曲”曲谱,由于当时是所谓“敌性音乐”,他就尝试在不被察觉的情况融进日本音乐中,“夜来香幻想曲”就是这一理念的首次尝试!
服部曾开李香兰的玩笑说她在河村家的客厅排练,一到布吉伍吉舞曲这里需要扭动臀部,就歪着头觉得不好意思。李香兰也承认,老是觉得不好意思唱,一扭臀部就沉不住气,不如老实站着唱自然。
在服部回到日本后,他又创造出日本的战后歌谣爵士乐,从而点燃了布吉伍吉爵士乐流行日本的星星之火。后来,笠置实子女士在狭窄的日剧舞台上表演布吉伍吉爵士歌舞获得爆炸性成功,以“东京布吉伍吉”为起点,接连出现“购货布吉伍吉” “热带丛林布吉伍吉” “三味线布吉伍吉” 形成了布吉伍吉爵士乐在日本的大流行。
◆◆◆◆◆◆ 小花絮 ◆◆◆◆◆◆
第三天演出,刚开始演奏装饰乐段时,李香兰竟错过一拍,等发觉已迟,只好唱下去,可中途这只百人乐队竟赶了上来,还显得纹丝不乱,在李香兰等于照常唱完,事后连服部也感到不可思议。
第一天结束时,有一个拄拐仗老者来后台寻找“夜来香”作者,李香兰帮忙他找到后,黎锦光和服部先生都同他握手。(何方神圣?顾曲高人?)
最后一天公演帷幕落下,观众不肯离去,安可一曲,李香兰唱了周璇“四季歌”,掌声不停,又再唱周璇的《不变的心》,观众起立还不走,再唱“疯狂世界”,结果观众更兴奋,直涌到台前。而周璇和白杨也手捧大束鲜花出现。李香兰和周璇拥抱。
李香兰捧着花束要返回后台时,她的儿时好友柳芭和她父母找到了后台,她们是看了演唱会海报发现李香兰成了歌手和影星,找了过来。当晚举行庆功宴,李香兰和川喜多说明情况后中途退席,去了柳芭家,到她家才发现,她家原来是布尔什维克,她的长兄也是。她父亲不再开面包房,而进了苏联总领馆工作,包括她长兄和她本人都在那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