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权与《蝴蝶夫人》在中国的前世
“张权/李晋玮 两位初代蝴蝶夫人”读到这个标题,尽管对这种手法不意外,还是有些吃惊。之前的一切都一笔抹杀了,倒也干脆。不过孙悟空还有个出生之地是那块花果山石头呢,何况我虽不懂声乐,却恰是张权的喜爱者之一,《玫瑰三愿》是一定会选张权版本的。好在此文不是谈论歌剧、声乐等等,只是濑祭一些过去时空里的资料而已。
先看看《蝴蝶夫人》:
《蝴蝶夫人》改编自一部1897年的同名小说,后被搬演上话剧舞台,其后才改编为歌剧,于1904年2月在米兰首演。首演是失败的,普契尼作了较大的修改,5月再次上演,成功翻身。
1915 年 2 月 5 日《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1864-1951)》上就刊登了“意大利歌剧公司”上演《蝴蝶夫人》的报道,不过这还只是英文版的,主要受众是中国国内的阅读英文报刊的中外读者。
1919年11月15日至12月16日,一个来自莫斯科的“俄罗斯大歌剧团”到上海举行历时一个月的演出,剧目包括意大利歌剧《阿依达》《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塞维利亚理发师》《托斯卡》《蝴蝶夫人》《乡村骑士》《丑角》,法国歌剧《卡门》《采珠人》《浮士德》《罗密欧与朱丽叶》《拉克美》《流浪的犹太人》《迷娘》《泰伊丝》,俄罗斯歌剧《黑桃皇后》《奥涅金》《鲍里斯•戈杜诺夫》《恶魔》《爱之夜》《沙皇的新娘》,共计二十三部,盛况空前。
1921 年 6 月 11 日 《时事新报(上海)》报道了当时世界上无线电的最新发展,表示柏林歌台演剧蝴蝶夫人的歌声,中欧各处及波罗的海各船皆能听到,不久日本东京也可听到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的歌剧生活日趋繁荣。自1925年11月26日起,意大利歌剧团在上海夏令配克大戏院连续演出七部意大利歌剧,具体剧目为:11月26日为马斯卡尼《乡村骑士》,11月27日为威尔第《弄臣》11月28日为普契尼《蝴蝶夫人》11月29日为威尔第《茶花女》11月30日为普契尼《托斯卡》12月1日为多尼采蒂《露克齐亚·波契亚》12月2日为乔尔达诺《费多拉》。为配合演出,每剧上演当日,必有署名为“虚怀”或“若谷”者在《申报》介绍剧情及艺术特色的“略说”文章,向中国观众推荐。
同样的盛况发生在一年零两个月之后的1927年1月。当时,意大利歌舞团来沪,从1月29日起在兰心大戏院连续演出意大利歌剧,并不断变换戏码,具体日程为:1月29日演出《游吟诗人》2月1日演出《弄臣》,2月2日演出《阿伊达》,2月3日演出《塞维利亚的理发师》2月4日演出《游吟诗人》,2月5日演出《绣花女》2月6日分为日夜两场,日场演出《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夜场演出《曼依》。2月7日演出《蝴蝶夫人》。
1927 年 2 月 7 日 《申报》上登载了“歌剧一蝴蝶夫人”的详细介绍,相当于电影的本事,报道称当晚在兰心大戏院上演,意大利歌剧团表演,并贴出了女主角“Mara Henkina”的玉照,然后是主要篇幅的中文剧情介绍,巧巧山(即蝴蝶夫人)—高音、铃木—次高音、潘寇顿夫人—次高音、潘寇顿—次中音、夏迫里斯—上低音、高乐—次中音。其中介绍到歌曲,其译名或者与现在不同:“爱情呢,或是幻想”,“你听见么,我要同你说什么”、“静爱的夜”“满天星辉”、“我穿着的是日本服装,但我是个美国女子”、“吾的丈夫肯忘记这个么?”、“你这个负心的人呀”。
1928年《霞光画报》已刊出影星柯琳慕尔饰蝴蝶夫人所着之日本装玉照。
两年之后,1929年2月中旬,一个包含着20名世界著名歌唱家的75人意大利歌剧团来沪,在上海兰心大戏院演出,具体剧目为:2月15日演出《游吟诗人》2月16日演出《弄臣》2月17日演出《托斯卡》,2月18日演出《茶花女》2月19日演出《阿伊达》2月20日演出《蝴蝶夫人》,2月21日演出《欧南尼》,2月22日演出《塞维利亚的理发师》,2月23日演出《乡村骑士》一时盛况空前。当然,当时上海的歌剧演出以意大利歌剧为主,但也有俄国歌剧团来沪演出法国歌剧《卡门》外国侨民在上海的业余歌剧票友组织——戏剧爱好者俱乐部(A.D.C)演出古诺的五幕大歌剧《浮士德》的记载
(聂国红,美声唱法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性研究,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11,第182页)
1929年5月,上海各大学联合会的教职员第二次聚餐会在东亚酒楼召开,到中央商学院、交通、东吴法学院、暨南、光华、大夏、中国公学、大同、上海法科、群治、音乐院、中央医学院、政法、同济、复旦、震旦、美术专门、中法工专等一百余人,除主席诸民谊报告外,第三个节目就是程懋筠演唱意大利歌剧《蝴蝶夫人》(就是那个民国国歌的创作者程懋筠)!
1932 年 5 月 8 日《京报》有一则报道,谓有蝴蝶夫人之目的三浦环女史,大正十一年八月再度渡美以来,夫君三浦博士于昭和四年十一月逝世以来,屡传有归国讯,终未归来,现已定本月自特仑里加首途径西伯利亚归国。
同年9月,《电声日报》报道了好莱坞“雪尔维亚雪妮”拟在新片中饰演“蝴蝶夫人”。
1933 年 《玲珑》刊登描写日本女子痴情的电影《蝴蝶夫人》的玉照,此时由于好莱坞电影的上演,“雪尔维亚雪妮”再次带动“蝴蝶夫人”的热潮。
1933 年 2 月 6 日 《大美晚报》连续两天介绍即将登陆上海的美国电影《蝴蝶夫人》,其中一个标题为“美海军与日下女 造成了“蝴蝶夫人””,电影在光陆与兰心同时开映。然后《时报》、《时事新报》也有不小篇幅的报道介绍。
很快在同年3月的时候,光陆独家重映《蝴蝶夫人》,并特订了早戏的低座价,六角、一元,以广流传。可见此片在上海开映情况非常理想。
当月,《时报》对宣景琳有一个访问,当时她在拍张石川导演的《前程》,期间还赶拍了艾霞自编剧,李倩萍导演的《现代女子》,男主角孙敏和她在床上有吻戏,结果孙敏很害羞,吻得青筋绽出。她自道过年后一直不太外出,但去看了电影《蝴蝶夫人》,还娇嗔记者:“屈死,不看真是错过了。”然后大谈电影《蝴蝶夫人》不已,还说美国在片中处处挖苦日本,同时赞扬片中的布景、服装的伟大为中国所无。
下一个月即4月,《时事新报》爆出了梅兰芳拟改唱生角(说法源自对梅兰芳与宋春舫的谈话的报道),而且计划和胡蝶合作演出电影。谓有新近归国华侨,鉴于国片受欢迎,乃纠合同志创办一大型影业公司,股本两百万,先收足一百万,专拍有声电影,定名“华星影片公司”,第一部剧已定《蝴蝶夫人》。胡蝶演蝴蝶夫人,梅兰芳演美国军官品克顿。
隔几天,马上《大美晚报》上就有人泼冷水,反对梅兰芳演美国军官,认为梅不合适。
4月9日,《申报》以“观众意见”为题,再议二次重映的电影《蝴蝶夫人》,谓第一次电影播放的情形是观众人山人海,第二次也不输第一次,万人空巷。接着专门挑了毛病,一是演员除了巧巧山外,基本不注意日本式步伐,全是美式的昂首阔步。第二是军舰各国例不能带女眷上去。第三,片中东洋车男女同坐,似乎不符当时日本习俗。
4月12日、14日,胡梅合作《蝴蝶夫人》的消息即传入北方,《盛京时报》的报道时还加了梅兰芳的日常照片,倒不多见。果然《东方日报》的消息出来,就往政治链接,谓现在举国以日为仇国,这种题材和片中服饰断然不适合中国目前的形势与环境。还专门去问明星公司,明星公司敢说什么,当然敬谢不敏了。《晶报》更有意思,谓明星公司张石川、郑正秋是准备翻拍的。唯胡蝶不谙日语,梅兰芳不谙英文,故已打消此意。这简直是松了一大口气的感觉。
9月30日,《京报》的报道,谓轰传一载之《蝴蝶夫人》在光陆上映,该片在上海经十八家戏院放映,凡二百五十余场,观众达十余万,口碑载道,全国报章一致推崇。
1934 年 1 月 10 日 《民报》上有一则长篇—“东京和东京的女人”,作者是张允和!她那时是在东京留学吧,说起许多东京的事情,因为女生寄宿舍的女主人邀请她们去看“生花稽古”,才知道这就是习鲜花布置。不知那时是否还没有花道、插花的说法还是张允和不了解不知道。她却因此回忆起自己在上海看过的意大利歌剧《蝴蝶夫人》,其中也有在房间中布满花瓣的场景。另外,她还谈起:日本当时的国民不喜欢别国人把樱花叫做日本国花,充其量那时代表一种精神,其实日本的国花是菊花。
1934 年 12 月 7 日 《大公报(天津)》有“利顺德听歌记”下,小标题是:意大利三歌唱家本星期将再演一次。通篇是专论到意大利歌剧,文中写到:
前晚在利顺德有一个音乐会,是三个意大利型的歌者表演的。大半稍为留心歌乐状况的人,都可以知道意大利是怎样一个造就歌唱人材的地方;而且大半也有人还记得那去岁来津之名闻世界的歌剧团。
这三个人便都是受了意大利的歌唱训练而也曾是那个歌剧团中的明星;他们在马尼拉脱离了歌剧团,最近到了哈尔滨,更由哈而来此。
罗意欧Amador Roio是中声(男子高声)的歌者,声音强大气力充足,但在宏壮中微有些阴涩不润,也许是受了天气寒冷的影响他有了Canying Power,但是缺乏Bel Canto O 。他的声音也太强了,在共鸣上不适于利顺德的大厅,因为一个大堂也正如人之发音器官一样各自有其特质,在歌者之需要上,总有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歌者在这一点是应该注意去设法,以自己的技术及发音再适合大厅的特点,一间房屋是不会改变它的形体去适合歌者的声音的。
马蒂亚Mercedeg Mattlas是色彩的女高音(Colorafura Soprano),她的音质是甜爽而美丽,其娇脆就和银铃一般的明亮清澄,给人的耳朵一种清新而明晰的美感,在这些华丽的曲子的表现上,简直就如黄莺一般的宛转歌啼。但我想用黄莺来比拟她,是高抬了这个善歌的鸟,因为黄莺绝对唱不出这样富于变化的旋律来,虽然她的声音是较弱的。
法莉亚Nazarina Farias也是女高音,但她是Lyria Soprano,声色明爽快利,声音也较马蒂亚强而响亮,在歌唱的造诣也很深。全部节目全是歌剧中的精华,没有一个不是吃重的曲子。所有的也全是歌唱最高技巧的表现。自然这些作曲者是罗西尼Rossini 瓦第Verdi 普济尼Puccini 但尼才梯Donizetti等,我以为意大利之歌剧,所以能有傲于世界的荣耀,是应该被这些作曲家和歌者平分的,他们很小心地注意到他们歌者之声音的特质,及能力,而且他们也知道怎样去巧妙的在歌曲的结构上去尽量去发挥人声之奥妙及功能。所以他们与德国一般作曲家,只注重歌曲之情感的描写不同,在这些歌曲的外形上,是无一不悦耳的秩序的安排上,后部是较前部更为精彩,前部第四项罗意欧和马蒂亚的二重唱失了均衡,他们俩的声音一个过强一个则过弱了,罗意欧在Rigolotto 中表现了他的出色的歌喉及技巧,无疑地那是他个人当晚最得意的一个曲子,马蒂亚则更在Barbiere di Siviglia一曲倾倒了全场的听众,在Cadeuza 的地方她用了那珠润歌喉忽高忽低的 Stacatto ,几乎使我竟将那是一种器乐的表演了,每一个音都是那样毫不含混的清越的跳动,自然而流丽这是最杰出的一项。
最末的一个节目是普济尼的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罗意欧和法莉亚都用了他们的歌喉,吸引了听众,而博得不绝的热烈鼓掌,同时这个音乐会也在这一项下结束、伴奏是卡蓝进夫人Karamzin。本星期六晚九点半仍在利顺德将有第二个也是最末的一个演奏会。
1934 年 12 月 22 日《大美晚报》 的电台节目预告中,已经出现:中华电台—民众研究社、落伍口琴组(联合演奏),曲目有:卡尔王(进行曲)、蝴蝶夫人(歌剧音乐)、金与银(歌剧音乐)、命也运也(曼丽克作曲)、小夜曲(地立果作曲)、精兵(进行曲)、浮士德(圆舞曲)、龙翔凤舞(电影名曲)、卜郎其将军(进行曲)
1935 年 1 月 19 日《时事新报(上海)》光明口琴队一周年纪念免费音乐会,在新亚酒店大礼堂举行,全部节目:1.口琴合奏“雷蒙序曲”2.口琴复四重奏“梅奴哀啼”3.口琴合奏“哈琍路亚”圣曲 4.小提琴独奏“麦特利高”杨秀英女士 钢琴伴奏:杨玉英女士 5.口琴合奏“我们的乐队”进行曲 钢琴伴奏:谢绫子女士 6.钢琴独奏“狂舞曲” 谢绫子女士 7.口琴合奏“目莲救母”中国民歌 8.口琴合奏“圆舞曲”圆舞曲 9.独唱“蝴蝶夫人”孙德志女士 钢琴伴奏:李惠芳女士 10.小提琴独奏“小夜曲” 叶承晸君口琴队伴奏 11.口琴合奏“风流寡妇” 歌剧拔萃曲 12.夏威夷弦乐 “卡梅哈王”“无聊”美社音乐队 13.口琴独奏 “卡门”歌剧拔萃曲 14.六弦琴独奏 “再会”美社音乐队口琴队伴奏 连日索取入场券者络绎不绝,六百张入场劵已告罄。21日又加演了第二次演奏会。
1935 年 5 月 22 日《时事新报(上海)》上报道了为声援航空救国,国立音专在新亚酒店大礼堂举行演奏会。记者说“人多得不得了”,电梯每一两分钟就带一批人上来,礼堂里站满了人。此次共有十六首曲目,音乐节目本子一改音专过去洋化的设计,封面是金红色的中式线装。同时节目单后面还附有每首曲子简单说明和每位作曲家的身世简介。其中一些节目如:第三支是Chopin“回旋曲”的钢琴独奏,演奏者是李惠芳。第四支是叶怀德君的长笛独奏 Mozart的“协奏曲首章”。之后又何惠如女士与劳景贤君“卡门”二部合唱。朱崇志君的大提琴独奏共两支:一是Kubinstein的“Melody”曲调,一是Squiro的“村舞”。黄庭贵君的钢琴独奏,是Schu Mann的“故事”。斯佳义君的独唱,共两支:一是Schutcert的“身影”,一是Schu Mann的“两个掷弹兵”。两首的词都是海涅写的。廖永康君和萨哈罗华女士联奏小提琴及钢琴,贝多芬的“模范大曲首章”。第二部第一支是“神乐创世纪之一阕”,由舍利凡诺夫人指挥。此外还有演奏会上独一的国乐节目谭小麟君的“琵琶独奏”。孙德志女士独唱“蝴蝶夫人”,极嘹亮柔美,她的歌全场瞩目,一出场,便全场掌声响起。最后是“旗正飘飘”的大合唱。弦乐队伴奏,应尚能指挥。
1935 年 7 月 7 日《时事新报(上海)》 的电台节目预告中,又有《蝴蝶夫人的》口琴演奏。这一天口琴演奏很多,将其曲目都列一列:
新新电台的中华口琴队:1.统一前奏曲(大合奏)2.荡蜀茜舞曲(二重奏)柯耀宗、陈剑晨 3.婆拉婆舞曲(大合奏)4.5.幻想的变奏曲、荒城之月(短音阶口琴独奏)王庆勋 6.蝴蝶夫人(四重奏)夏国范、王淸华、孙乐土、舒锡礼 7.沈阳月(大合奏)
东方电台的爱克队口琴:1.美国巡逻兵(周志翔)2.奥哈湖(二重奏)丁新华、王典 3.小弓(文华)4.小夜曲(周寿石)5.诺波城之夜(王信)6.漫舞曲(赵斌)7.乔治进行曲(郭锡洪)8.三潭映月(周钦德)9.威廉 退尔(文华)10.漂泊者之爱(王志龙)
李树德电台的许企杰、许企俊口琴:1.威廉 退尔 2.西班牙进行曲 3.月下情歌 4.风流寡妇 5.多瑙河水 6.杯酒高歌 7.威尼斯之街 8.山他路西 9.快乐的铜匠 10.天堂与地狱
华美电台的鲍明珊口琴教授、演奏: 1.教授 我的巴黎(中国口琴界九期乐曲)2.夜和日(请求节目)3.笙太路西(请求节目)4.英国巡逻兵(进行乐曲)5.卡门(歌剧音乐)6.茶花女(歌剧音乐)7.命也运也(东方舞曲)8.玛太(歌剧音乐)
1936 年 6 月 30 日《大公报(上海)》有一篇《听天籁歌乐会演奏记》,自然也少不了“蝴蝶夫人”!赶紧贴出,也可窥见当年声乐与艺术歌曲还有音乐批评的的发展:
淑安领导的天籍歌乐会,在六明月二十八日下午八时演奏于八仙桥青年会。我在二星期以前已知道这个消息,同时又得到了人场券,所以开会前一小时,我就和几位预先约定的友人跳上了去八仙桥的电车。在这雨后初晴的夏晚,我们踏进了那红色高厦的青年会。时正七时半,听众在渐渐地增加,几位“招待员”也开始忙碌起来。全部节目共计十八节,实际上因每节又要包括几小节,所以有三十二节之多,足足要演奏二小时半,其中有独唱,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大合唱及钢琴独奏。演奏时自始至终,最忙的自然是指挥胡周淑安先生了:她又要指挥,又要伴奏,又要进台后去照料。有一次唱男声四部时,她匆匆地跑出来弹伴奏,到了琴边她忽然又跑了回去,原来她忘了带琴谱。
独唱方面,周爱仁女士的“The nie”和抒情歌三曲发音柔美,唱来非常润滑。常文彬女士唱“蝴蝶夫人”中的“Un bel di Vedremo”一段和“鹦鹉话”一曲,行音高下自如,宛啭动听,博得掌声不少。林惠超君的“Pale moou”及“Good-bye”二曲,听他毫不费力的唱出,不得不承认是他天赋的才能,尤以“Good-bye”一曲,更加得神。何士德君的“My Sweet Repose”及“催命鬼与小孩”二曲,表情十分周到,一听就可以知道他是下过工夫的。但是女声独唱,气韵终嫌短促,这点事希望周常二女士精益求精的!林君声音若能开放一点必定更会惊人!何君的低音尚欠宽宏,以致高张时,颇费力气。假使在他这样深刻的工夫上再努力注意一点,将来真是不可限量。
伍黄梅贞女士唱“D,am or sull ,adi rosec”(是verdi的“ⅡTrovatore”中的一段)。也足见她工夫的深越,可惜音域欠高,气势短促,唱这样高深技巧的歌剧,未免也有一点心有余而力不足。王孟起君唱Wagner的“O pure and tender star of Eve”也犯同病.因为唱歌的才能固然要靠天赋,一半却也是要靠着努力的啊!
二部合唱最精采的要算周爱仁女士和林惠超君的“I,ve wander,d in Dreams”了,周女士的女高音及林君的男高音,可以说是各尽其美。而最有趣的是我们这位何士德先生与黄奉仪女士的合唱了:他一面张着嘴唱,一面还像做影戏似的在“表情”,迷笑着对着黄女士,似乎是和她对话,惹的台下人好笑起来,弄得黄小姐倒有点不好意思,三部只有林王何三君的男声合唱“Pierrot's Return”还不错。ma,还不错。混声四部有周王二女士及林何二君的“sleep,my little one,sleep”都能各尽所长,引人入胜。大合唱六曲都妙若是加上一个男低声的话,恐怕还要动听。复音合唱“孟姜女一曲,是中国民歌所谓的“小调”,胡周先生把它变成一首合唱的复音曲,真是别有风味的,但因冗长的歌词,虽经作曲者加以变形的和声,听来总脱不掉单调的感觉。
胡公子伯亮的五阕钢琴独奏,把听众的精焕发了不少。胡君年少,而演奏各曲,都是技巧高深之作。如Chopin的Etude op.10,no,5 Liszt的O lleb,胡君奏来出人头地,毕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
十时三刻我们走出了这红色高厦,马路上送过来一阵阵的车声,而我的脑袋里却带回了一阵阵的歌声!
1936年 黄友葵接受上海雅乐社的邀请演出海顿的《创世纪》,在表演中担任女高音。此后三年,与上海工部局管弦乐团合作,演出清唱剧《四季》、普契尼的《蝴蝶夫人》以及威尔第的著名歌剧《茶花女》等选段,特别是1938年的歌剧《柳娘》,让梅·百器印象深刻,他称赞黄友葵是“中国第一女高音”。
1936 年《影与戏》 上,报道了“银月歌舞团”上半年在武汉连演三个月而不衰,但因“表演淫浪”而遭汉口市戏剧审查委员会禁止。此次再度由镇江前来,已改名“银星歌舞团”,没有了“茶花女”曼丽金鱼女士和要角许灵灵女士,但增加了“梅花团”的老将潘文娟、侯玉、吴莺等,仍是张蟾娥领导,殷忆秋编导,冯凤做台柱,这次殷忆秋编了四幕歌剧“蝴蝶夫人”,由潘文娟主演,三个月后再启程去长沙、常德、衡阳等地。
1937 年 2 月 24 日《大公报(上海)》
【本报特写】名摄影家郎静山的小组郎毓秀,她是一位天才而兼有修养的歌唱家。兼能西洋歌,能昆曲,能平剧,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她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专政歌咏,教授们对她都很器重;她于公益事业也非常热心,许多游艺会都有她的表演。郎毓秀的名字,大概已为爱好艺术的人所熟悉的了。最近听说地要出国深造,今天下午四时至六时,她的父亲为她举行一个歌咏独唱会,地点在国际饭店二楼,谓柬昨已发出。届时音乐乐界的闻人萧友悔,赵梅伯,梅百器(工部局乐队指导)等均将出席,被邀的宾客中,听说西人甚多。
昨晚记者访问他父女,承他们招持,并预赠节目单一份。这张节目单是法文的。第一节是请中委褚民谊致开会词。第二节是郎小姐唱的Barbier de Seville,是法国歌剧中的一节,Rossini的作品。第三节是昆曲《游园》沈三明君伴奏。第四节是H.Bacio,这是义大利文的歌曲。第五节是平剧《玉堂春》,胡道本君伴奏。第六节是Dupont君的钢零独奏。此君除表演这个插曲外,郎小姐所唱的西洋歌,都是由他伴奏的。第七节是《良宵怡情曲》也是一首法文歌。第八节是义大利文的《蝴蝶夫人》。这次表演为郎小姐的力作,想定会异常的精彩。
1937 年 2 月 25 日《神州日报》同上述消息的报道:演唱会到吴市长、吴敬恒、褚民谊、叶公绰、朱霁青、汪伯奇、马荫良、海勒斯、陈炳章、钱新之,黄自、赵梅伯及中西来宾六十余人。由郎静山夫妇、及李大超、胡贵庚、朱少屏、张善子、江小鹣分任招待。褚民谊致辞,演唱会最后也是褚民谊唱《刀会》,赵梅伯唱西洋古典名曲助兴。
1937 年 5 月 12 日《大公报(天津)》:复兴剧社改编“ 蝴蝶夫人”原著为文明戏,在“北洋”舞台上演,片中女主角国籍改为中国。添加一位滑稽配角丑女,戏末还加演秦腔“桑园会”。(真是:这是要演哪一出?!)
1937 年 6 月 17 日《大美晚报》国立音专毕业生举行音乐演奏会:国立音专,昨晚八时半假座八仙桥靑年会大礼堂举行第五届毕业生音乐演奏会。礼堂内除了台上的友好所赠予演唱者之鲜花外,没有其他的布置,越显得清洁肃静了。听众很多,几乎将座位坐满了,但是没有一点儿噪杂的声音。在演唱的时候,除了唱声或钢琴声外,连每个人的呼吸都隐隐约约地听得出。
此次毕业学生参加演奏的只有两人:本科音乐组的胡然君及选科钢琴班的过拉女士。一共有六个节目,上半场开首即为胡然君的独唱《四季圣乐中之一段》,次为过拉女士《风琴曲及赋格曲之钢琴独奏》。第三个节目为胡然的《谁是雪尔维亚》《恋歌》《献词》《前安》。
下半场开始,是过拉的独奏《夜曲》《小步舞》《土地神舞》。第五个节目又是胡然的独唱,《今日北地游》临时改唱《红满枝》;接着又唱了《蝶夫人歌剧中之一出》《杜仑度特歌剧中之一出》。因听众的要求,于是再添唱一出《小诗》,但是很短,只有四句,且系低音歌,似乎仍不能满足台下听众的欲望,掌声不绝,非有『再来一个』不可之势,不得已再唱《教我如何不想他》结束了胡君的节目。最后是《协奏曲》的第二第三两章,除过拉外,另由敎师伴奏,也可以说是最精彩的一幕,手法之敏捷熟练,节奏之调和均洽到好处,虽然时间很长约二十分钟。但并不感到松懈,十时半终了。
1938 年 3 月 23 日《救亡日报》布洛尔姆妈:(此段特为放上来,让诸位看看当年之统战景观,而且统战也不忘蝴蝶夫人哦。它译自英文报纸:Shanghai-Times)
白发强壮而又活泼的布洛尔,现年七十五岁,是美国共产党的众家『姆妈』;她最近在苏联畅游了三个月回来。现在她是美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第一个女委员,有十二个孙儿孙女,曾经被捕过三十六次;最近发表她对俄国共产主义的印象:我一生中从来没有到过那么多的歌剧院和戏院,我在俄国的几个月中,大部分起居在家我有生以来从没住过的漂亮旅馆中。我听俄文唱的『蝴蝶夫人歌』这是我所曾见的最好表现…俄国今日,是安全稳妥:没有忧虑,没有恐惧,我从没有吃过这样好的东西。我不会说俄语,人民有眞正的言论自由,假使俄国人民想罢免他们的领袖,他们很可以那样做,不过他们当然用不到如此。住的条件确实不十分好,『因为缺少工人』。至于许多老布尔雪维克的被判处死刑,布洛尔姆妈就拿出列宁书信的印版出来佐证,上面都是指责现在判死罪的老布尔希维克的话,她说:『在俄国逮捕一个人时,他差不多确定是有罪的,因为苏联政府,事先必先行详细调查』她听见一个㨗克的共产党员问苏联主席加列寜:『红军力量是否由于军事领袖判处死刑而减弱了』加列宁主席反问:『你怎样想法?难道除去那些自认是破坏军队信心的败类足以减弱军队的吗?你怎样想法』『一个职位只有一个候补者』,布洛尔姆蚂红光满面的说:『因为候补人是由那样大的一个团体指名的这团体代表每一个人,因此他是一致所推选的了!选举的方法是世界上最民主的,我们可从俄国学习,至少我们得将美国送上民主主义路上去。我虽这样爱好俄国,但所以并不终老在那里,是因为我要回国来改善美国!我们有的是一切,我们应该幸福!
1939 年 2 月 5 日《晨报》:旅居义大利之日本女高音唱歌家“喜波贞子女士”,1日晚在罗马歌剧院表演歌剧《蝴蝶夫人》,极得各方欢迎,因成绩异常良好,将再演一次。
1939 年 9 月 15 日《时事新报(重庆)》 蝴蝶夫人的悲喜剧(图)
1939 年《东方杂志》 日德亲善的悲剧(二)第二幕:蝴蝶夫人失恋了(图)
1939 年《华文大阪每日》日本著名声乐家三浦环女史扮演歌剧“蝴蝶夫人”人中之蝴蝶夫人剧照(即白光、李香兰的声乐老师)
1940 年 4 月 24 日《大公报(香港)》:湾仔洛克道国民戏院,一连四天放映太平公司凄绝人寰热爱悲剧《蝴蝶夫人》,当代红星白燕、张瑛主演,林妹妹、徐人心、胡美伦、俞亮等拍演。以安南为背景,热带风光。。。。。。
1941 年 6 月 17 日《晨报》上海大歌舞团体来北京,在新新戏院公演歌剧《蝴蝶夫人》(即是银星剧团,殷忆秋编导,潘文娟主演。),此剧在沪上轰动一时,应演二十八天满堂云。
1942 年 《中联影讯》刘琼钢琴惊四座
电影演员中很多是运动健将,尢其对于蓝球,人才独多,未名队的组织,就包括舒适,梅熹,刘琼等。足球队阵容也相当壮盛,韩兰根,岳枫,殷胖子,刘琼他们,虽非铜头铁腿,可是脚头也并不若何是花式。观上列两队车容,老刘都挨上一脚,可知此公是一好事之徒了。却不料老刘除此之外,能弹得一手好钢琴,如此说来,老刘是十足道地的『百有份』无疑。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刘琼与陈燕主演的『蝴蝶夫人』中,有一幕刘伯瑶(刘琼饰)迎亲镜头),刘府大厅,连通书斋走廊,扎上红绿门围,一派喜事气象,此堂布景为中西合璧式,书斋里面安放钢琴一具,老刘试镜头之前,钢琴独奏西曲如“Oh!The Tiger”“哇妈妈”,音调之美,几疑为国立音专毕业生,中国歌曲亦熟极而流利,『莎莎再会吧』『昭君怨』,都凄怨如空谷哀鸣。导演李萍倩和摄影师周达明首先表示惊异,以为老刘硬性儿,不能研究吾乐,孰料一听之下,叹为奇观,一时摄影场变成音乐院矣。
1942 年 4 月 25 日《晨报》东安市场“沙漠咖啡”,自每日按时演放整幕之声乐曲以来,殊为一帮音乐爱好者所欢迎。该店自本周起,每星期六及星期日下午四时至七时,演唱歌剧唱片,今日第一次之节目已定为“蝴蝶夫人”第一及第二幕,“蝴蝶夫人”为世界著名之歌剧,即以意大利著名高音歌后及低音歌王之独唱与合唱,尤为珍贵,在京市不易听到。后继以极怆之女高音独唱,衬托蝴蝶夫人蜜月时之欣欢。上部于“当那快乐的日子”声中结篇。闻此歌剧后半部,“沙漠咖啡”将于下星期六、日继续演奏。
1942 年 12 月 10 日《晨报》伍正谦歌乐会(男高音):刘金定小姐(钢琴伴奏),节目内容:音乐会曲—莫扎特,歌剧“托斯卡”—普其尼,歌剧“丑角”—雷翁加乐,夜曲—舒伯特,棒?—舒曼,花非花—黄自,圣乐“创世纪”—海顿,歌剧“蝴蝶夫人”—普其尼,歌剧“西方之女”—普其尼,我的太阳—古普克,月夜情歌—托赛利,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日期:十二月十一日晚八时半 十二月十二日午后五时 地点:北京饭店 票价:五元、三元、二元 售票处:男女青年会及各大乐社。
伍正谦歌乐会介绍:(“跑马溜溜的山上”收集,演唱他也有份)男高音歌唱家伍正谦氏的名字,对于我们北京人士还是很生疏的,可是他在华中华南,由于历来的独唱会,已经得到盛名,被大家认为是中国最好的一个男高音歌唱家了。听了本月一日的电台广播和二日的试唱以后,已经听过他的独唱的人,莫不对他的天赋的歌喉,优美的技巧感到惊异的。向来欧洲人士以为亚洲人士是不能唱歌的,现在事实证明了他们的错误。日本有藤原义江,中国有伍正谦先生。
1942 年《中联成立一周年纪念特刊》 一年耒之中联出品:蝴蝶夫人(图)李萍倩导演,陈燕燕、刘琼主演。
1942 年《中联影讯》二支富有诗意情调的“海边花”插曲(歌谱) 陳伯石曲 李雋青 词
1946 年 6 月 8 日《时事新报(上海)》 蝴蝶夫人 生哀死荣:此间音乐界人士今晨十时,在日比谷公会墓举行追悼“蝴蝶夫人”三浦环女士音乐大会,参加者逾二千人。三浦女士生前不知几度在此处歌唱其哀艳名曲,更不知今日日本复有几许真正蝴蝶夫人。一夜销魂,佳期如梦,柔肠寸断也。
当日日皇亦赐祭,以慰此一代艺人之灵。故人十字架前,特置乐队席,倍觉有音乐丧礼之意。节目有萧班送葬曲,赞美歌合唱,田中文相代,佐藤社会教育局长之祭文,占领军牧师查普曼之祈祷,歌剧“蝴蝶夫人”之留声片,名歌唱冢藤原义江,原信子之独唱,及东京管絃乐队之演奏等。
1946 年 12 月 15 日《徐报》介绍新年音乐会(介绍了徐州的音乐团体中原艺社,徐州那时还只能算二线城市吧)
中原艺社开了新年音乐会,独唱节目中,有男高音范乐夫,女高音徐淑民、候翼。三人都是国立音乐院的高材生。范乐夫师从应尚能,擅长宗教音乐,此次独唱《圣母颂》。徐淑民是黄友葵的学生,擅唱抒情歌曲,候翼是胡然的学生,拿手曲目有《蝴蝶夫人》《茶花女》等。参加国乐演奏的多半是战前艺波社的老人,如:刘乐夫、郑培心、曾亚夫等,为徐州音乐界之老前辈。刘乐夫的琵琶徐州人尽皆知,还有如郑培心的口琴独奏等。范乐夫指挥的培正合唱团是徐州唯一较大的合唱团体,培正学校是教会学校。
1947 年 10 月 25 日《时事新报晚刊》再次介绍了歌剧《蝴蝶夫人》的剧情
1947年 黄友葵在东吴大学举办独唱音乐会
1948 年 《电影杂志(上海1947)》 顾鹤鸣摄制的梅兰芳的五彩片《生死恨》拍完但还未及上映,张伟涛有见于此,遂将港片五彩片《海角情鸳》、《新蝴蝶夫人》由粤语改为国语,打算拔五彩片头筹。
1950《新年影剧》 上艺沪剧团在巴黎戏院演出《蝴蝶夫人》,演员表:金友惠—俞麟童,黄均佐—解洪元,蝶子—丁是娥,松本次郎—张一新。
再谈谈张权:从她出道成名开始,下面的访谈会涉及她的出生和早期经历。
她出名也是出道演出是在重庆,出演歌剧《秋子》主演。
1942 年 7 月 13 日《大公报(重庆)》
中美文化协会于昨日午后三时假银行公会举行招待盟友及文化界人士音乐演唱会,特约请重庆五大学联合歌咏团表演。到美,英,盟国人士及文化界人士三百余人,陈立夫氏主席,作简短之报告后,即开始演奏。有混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女高声独唱等十个节目,音律美妙。其中张权女士之女高音独唱最受欢迎,盟国人士一再要求重唱至五时始毕。虽在高热下,听众仍兴趣极浓厚。
1942 年《青年音乐》
响乐团与抗敌歌咏团于十日晚联合演出:管絃乐曲及抗战歌曲。地点均在新运广场听众均在数万人以上。十日晚并由渝市五大学联合歌咏团,在中央国际两电台播唱抗战歌曲,由李抱忱氏指挥。
(8)抗敌歌咏团于本月中赴蓉演奏。
(9)马思聪氏近在桂完成“第一交响乐,该乐系以我国五年抗战史为题材。尚为我国音乐界第一部交响乐。据称…该曲后半部系在港变后完成,其中充满悲怆,激昂,决心等情绪,现正由中华交响乐团,征求马氏获取首次上演权中云。
(10)应尙能氏拟于暑假与剧作家诗人焦菊隐氏合作新歌剧。
(11)陈田鹤之清歌剧“河梁话别”将在音乐月刊第四期起陆发表。陈氏年来于教课之暇致力翻译Prut氏之音乐的形式”(Murie Form),以供国立音乐院作曲髁教材之用。现闻该时已全部译成云。
(12)上月十八日篇故国乐家,刘天华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国立音乐院特于是日举行纪念仪式,并由刘氏之弟子泰刘氏遗作,及追悼曲。
(13)叶怀德氏于本月十日在国立音乐院举行长笛独奏会。节目有波兰舞曲(Bach) Conceto in C(Mozart)Le Vento.(G.Bricciadi)
等六七项,由易开基,杨体烈二氏钢琴伴奏。
(11)国立艺专校友会主办“张权,莫桂新,洪士銈音乐演奏会”于六月二十日在重庆师范大礼堂演出,节目有莫桂新、张权之独唱,二重唱,洪士銈之领琴独奏凡十八项云。
(I5)中国实验歌剧圈继秋子之后,又创作“苗家月”一部,由陈定、臧云远作词,黄源洛作曲,初稿已大部告成,计分三幕,连序幕共四幕,其材料搜集,除由政大边疆班获得一部分外由贵阳,铜仁,桂林等各地所得者亦甚多。该剧在旨方面驾融合苗汉感情,提高民族自信,音乐方面则发扬民族,形式探用苗地民歌主题,将于本年雾季正式演出云。
(16)国立剧专第五届毕业公演莎土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哈雷特”(Hamlet)内颇多插曲及音乐之场面。有奥菲利亚(女角)及掘墙老人(丑角)之独唱又有合唱,合奏,及钢琴,木管乐罪伴奏等;均由该校乐剧科学生江心美,冯坤贤,谢畹华,彭松,玄担任,开掘坟老人之“掘境者歌”由应尙氏谱及叶怀氏之“夜歌”作尾外,其馀皆依莎翁剧中之原曲,音乐氛团极浓郁。
(I7)育部近通合各省市教育局:(一)本年度内,应增设巡回歌咏一队至两队,并拟其工作计划。(二)搜集各地词。
(18)普乐月刊社书第一种:“歌咏指挥法”(王云阶著)已由江津大公书店承印·可于最近出版云。
1946 年 12 月 22 日《大公报(天津)》花腔女高音名手张权女士 将再津举行独唱会
主演中国第一部大歌剧“秋子”之女主角张权女士,近应国立北平师范学院音乐系之聘,日前由渝北来抵津,即将赴平任教。张女士系战时大后方有名之花腔女高音圣手,曾在昆、渝、蓉、桂、汉、诸地举行独唱会,驰名一时,此间知音之士,乃张女士北上任敎之便,邀约举行演唱会,已得张女士同意,可能于元日后举行。
按张权女士,毕业于国立音乐院,主修声乐,为国内有数之花腔女高音歌者。毕业后,即被留院敎授声乐。张女士之歌喉尤擅“跳音,”此种技巧,系一般女高音所感觉最困难者,而张女士则独擅专长音色更为圆润。于民国三十一二两年,曾两次任歌剧“秋子”女主,,在重庆国泰大殿院及抗建堂连上演三十余场,听众不下十万人。即盟国友人,每聆歌后,无不一致称誉。
1947 年 1 月 3 日《大公报(天津)》一位天才的歌唱家 她打算先到美国去深造——然后到罗马习教堂音乐。本月十九曰在耀华中学礼堂举行独唱会。
一个偶然的机会,昨日午后在清雅的文化沙龙小屋里,遇见了两位蜚声内地的歌唱家——张权女士和莫桂新先生。朴淡的装束,和蔼的态度,很快地我们便相熟起来。“二位来到北方不久吧?这里的一切可都习惯?”我首先问了一句。“一来北方已好几个月,喝!这边眞冷,真有点吃不消!看我穿的这一身”张小姐天真地带点南边口音说,看着她,那么肿的皮袍,笨厚的棉鞋,三个人相对着笑起来。“来到收复区总感到一切的空气不够紧张,尤其是音乐界没有抗战时内地那么兴奋火炽,或者是相互间的生疏,失掉了联系。”莫先生很感慨的说。“二位学唱的经过和以往的经验可否告我一二?”我性急地想知道他们的一切。“过去的一切,我俩几年是相似的。”张先生说。
‘在九一八后的第三年,我瞒着家人,到杭州考进艺专的音乐系。她也在同年考取,不是我好奇考二年级,我俩还是同班呢。“八一三’砲火把我们赶离优美的杭州,随着学校团流浪到各地,最后在重庆转国立音乐院。她是一九四一年毕业,我比她早了一班。演奏会吗?真开了不少,我们保存好的目录有三十多个。“秋子”的演出是在她将毕业的那年,共演了三四十场。这些演奏会捐助了好几架滑翔机呢!莫先生很深沉有秩序的说着。“学唱的先生是谁?”“学唱的先生很多,但受益最深的当是杭州艺专的俄籍老师P.M.Mashin先生,他是和上海音专的苏石林齐名的声乐教授。在抗战期间,我们还不断通信,可惜在我们到上海的前三个月死了。”张小姐很伤感的回忆那故去的恩师。
“一个音乐家是不是因为有天才,还是由努力造成?”我这音乐门外汉,始终对这一点怀疑着。“我们相信天才,但不要迷信天才。音乐亦需要修养和意志的。每年音乐院的考取都有二十多名,但毕业时只有一二人。虽然有些是天才所限,但多一半还是意志的不坚定。家庭的环境,亦未始不可影响天才。我之有今日,都是亏了家人的鼓励。家乡的一切都毁于炮火里,他们却很小心的为我保存一架钢琴”张小姐兴奋的诉说一切!我了解一个优越天才需要多方面的培养。“除了『秋子』歌剧外,张小姐可演过别的歌剧?您看歌剧在中国的前途可有发展”我发出另外一个疑问:“音乐不但需要天才,更需优越的环境。在西洋各国都由政府皇家的协助,才得发扬光大。『秋子』在我国是独有的歌剧,它的轰动一时,也是机会的造成。民众抗战激奋的情绪,需要发洩。更有孔祥熙氏赞助,三大管弦乐队的协助,一百多音乐院生的表演,当然是空前创举。演过三四土场,始终不衰,绝不是一个偶然的奇迹。现在机会过去,国家无暇顾及音乐,前途的一切,已不遑计及。”
“张小姐有出国深造说,几时成行?计画如何?”她说:“承于斌主教的提携,上美国的圣纳散勤音乐研究院研习。本来去年出行,适正值美海员罢工,现罢工终止,却又接到北师的聘书,中途不好摆脱,只好稍绥再说。两年毕业后打算赴罗马研习教堂音乐,并转道米兰意大利歌剧发源地!考察歌剧。”“张小姐的独唱会,几时开始”她回答说:“我很怕冷,所以想年后再说,暂订一月十九号在耀华礼堂。”突如其来,她反问我一个问题:“您对于西洋音乐和中国民歌有何感想”倒使我这音乐门外汉面红耳赤。“音乐和民歌,在国人的眼光里真好像贵妇和村女的模型,代表了两种身分,个性一种过于不开化和平俗,另一种洋气太重,反觉得可望而不可即。”我敷衍地解说着。
“对!对!”她兴奋的笑得那样妩媚。“中国崇拜西洋太深,尤其是音乐,时常忽略了大众的了解。我有一个希望,希望把中国的民歌配合着得当的音乐,使他们发挥真的美的弦律和感情。在音乐院我们已经作过这件艰巨工作,到辽远边疆搜集了俗的民歌,配合音乐而成歌曲。现在我已有一百多个,我要尽我的力量,介绍给大众,发扬国粹,所以我这次的独唱会本想唱十二个短小的歌谣,但恐怕观众不能接受,只挑选了精彩的三个,希望听众们能给我同情和鼓励!”张小姐滔滔不绝发挥她的志趣,我感动的听出了神。墙璧上的钟声敲了六下:他们还要到别处去拜客,我不得已辞别了这俩位朴素的音乐家。
1947 年 1 月 18 日《大公报(天津)》张权女士独唱会
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张权女士,昨日下午二时半于第一区河北路天主敎文化沙龙招待记者。本市钢琴名手刘金定女士亦出席。张女士定明日下午二时半,于耀华礼堂举行独唱会。莫先生介绍此次演唱之歌曲,谓:于西洋方面自最古典之巴赫,至近代之司脱劳斯的作品;中国方面自民谣及艺术歌曲,均有代表作选入。所唱之民歌,多系自边疆地方,以口传方式学来,歌谱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可靠的。抗战歌曲于北方流行甚少,此次歌唱会中亦欲予以介绍,但惜多已过时,结果只选首较合时令之『制寒衣』。张女士以为『制寒衣』一曲歌词甚美,莫先生谓此曲之谱,听之有如缝纫机声,故颇能体会『制寒衣』之况味。谈至三时许,记者要求张女士表演一二名曲,全体会众乃往文化沙龙后楼之游艺室,由刘金定女士钢琴伴奏,张女士高歌『在那遥远的地方』,『马车夫之歌』两民歌及『制寒衣』一曲。游艺室中无炉火,刘女士带手套弹琴,然各记者均因聆歌而忘冷。张女士歌罢已将四时。记者乃纷纷告辞。
1947 年 1 月 19 日《大公报(天津)》张权女士独唱会
张描权女士独唱会今日下午二时半即在耀华中学礼堂举行。届时张女士将演唱名歌十八阕,将曲目列下。关于其所唱之西洋名曲,名音乐教授张洪岛会撰文介绍。兹于每歌之下附录张氏之介绍文字。
一、Ave Maria Bach-Gounod
My heart everfaithful Bach
巴赫的歌曲两首:一首是“我的心永远虔诚不变”,一首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额诺根据巴赫的钢琴曲写成的“圣母赞歌”,都充满着庄严和平之感。
Vitlade'le Delt Acgus
法国作家阿华阿的“燕子”是精选的小品。
Standrhet R. straues
司特劳斯的“小夜曲”。司特劳斯是十九世纪末叶的作家,是近代新派作家的先锋。他虽以写管弦乐曲和歌剧著名,也有少数的美丽的歌曲流传下来,这一首小夜曲就是很好的例子。他的旋律的和声,都已脱离了古典音乐的窠白,所以听起来颇有新鲜之感。
Where the Bee Sncks A Sullivan
英国萨里万的“蜜蜂处处飞”也是精选小品。
二、采菱谣 张洪岛、长相望 洪波、在那遥远的地方 青海民歌、小路 绥远民歌、流浪之歌 新疆民歌、马车夫之歌 新疆民歌
三、 Aris "a Traviata. Verdl
歌剧“茶花女”中的选曲一首。这是义大利作曲家渥尔第的名作,茶花女谛听阿尔弗雷对她倾诉的爱慕之情以后,她心中起了无限的感想。她唱"Ah!Forse Lui I'anema"··(难道这灵魂所渴待的就是他吗?)她重温着他适才对她唱的句;但是·..忽然她的感情又转变了,她在怀疑自己这样一个堕落的人,是否值得接受他的爱,她遂决定重新回到她那以欢乐麻醉自己的现实中去。
Aris "La Bobeme Puoelni
歌剧“波希米亚女”中的选曲一首,选自近代义大利作家普契尼的名剧‘诗人鲁道尔夫恋着米蜜,而画家马塞尔则爱着谬塞特,马塞尔和谬塞特会因细故,感情上稍稍不融洽,谬塞特故意同一个年老的士绅往来。这当然不是她的本意。在某次和青年画家重晤时,她唱出这一段美丽的“瓦尔亚’歌调,-一面强做欢喜,一面吐露地对于马塞尔并未忘情。’
Aria "Rigoletto. Verdi
歌剧“李格雷特”中的选曲一首,也是选自渥尔第的原作。‘风流王子藉着弄臣李格雷特的诡计不知拐诱了多少名门闺秀’最后那王子爱上了一向被管束在家中的弄臣的爱女一姬尔达。王子的手段很巧,他自称是一个叫做“瓦尔特.马尔德”的学生,和姬尔达私晤,他夺了她的心,当他匆匆别去之后,她独自回味刚才过去的情形,她唱一马尔德多么可爱的名字啊!’
四、.教我如何不想他 赵元任、上山 赵元任、我住江头 青主、制寒衣 陈田鹤。
1947 年 1 月 19 日《益世报(天津版)》还将上述节目中的民歌、中国艺术歌曲刊出了歌词。
1947 年 6 月 17 日《益世报(上海)》女高音张权女士今乘轮赴美深造
吾国乐界,比来人材辈出,渐放光明。尤以女子高音,如雨后春笋,争妍门丽,令人欣赏不暇。顾名称高音,只长于高,而弱于低,终未免为美中不足。昨晚张权女士在震旦礼堂举行独唱出国表演,抑扬顿挫,高下疾徐,无不入妙,非得天独厚,而兼下深功者,决不能如此出神入化。所唱“亚物玛利亚”三首名曲,张女士以教中热心信徒,故于曲中赞美之句,恳祷之词,衷忱流溢,表情独到,使人益增孺慕圣母之思。切望张女士出国深造,于吾教音乐,更多涉猎,将来归饷国人。领导后进,吾国乐界,定必大放异彩也。
(按)国立北平师范音乐系教授,中国著名高音之一张权女士,应美国那席勒音乐学院之游,于今日趁轮赴美深造并将在北美各地,演唱中国名歌,以宣传中国音乐。爰张女士,非但系音乐家,且为一热心爱国之巾帼英雄,战时驰骋东南,历尽艰苦,并曾在重庆主演大歌剧“秋子”,以是知名于世。此番张女士赴美,谅将满载荣誉而归也。
1947 年《中美周报》报道了张权小姐近承中国天主教文化协会之派来美研究音乐。三藩市华人天主教会为宣扬祖国文化起见,于八月廿九晚假座加罅宽街圣玛利礼堂张小姐开独唱会,参加者达六七百人,张小姐唱颂圣歌“福哉玛利亚”时表情。
1947 年《中美周报》 张权小姐除唱颂圣歌外并唱青海民谣新疆民谣蒙古民谣西藏民谣等名曲张小姐唱曲时之表情.陪奏钢琴者为音乐家威尔逊氏
1947 年《中美周报》独唱会上张权小姐由主持节目两神父陪同与听众相见嫣然一笑掌声雷震
1947 年《中美周报》由天主教文化协会遗送来美研究音乐之张权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