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曲家•索隐集】《本事》的词作者卢翼野(卢前)

jierryed8个月前 (09-05)歌坛拾零265


新加坡青声合唱团


《本事》是一首“表现和平、宁静、纯朴的青梅竹马”的歌曲。“本事”是指“原来的事情”。

词作者卢冀野(卢前)1905年3月生于南京城南望鹤岗,少年时代是在秦淮河边度过的。1927年东南大学毕业后,在南京、上海、四川、河南等地大学任教,是我国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教授,一生有大量的文史作品问世,素有“江南才子”之称。在1947年出版的《翼野选集》中有他写的《南行剩句》,记叙他1942年从上海赴福建国立音专任校长的途中遇险和脱险的情形,其中有诗句的自注:“返沙舟中闻诸年少歌所谓本事曲,予年十七八时作,黄自教授为制谱者。”


本事(二部合唱)[歌曲]_1946.jpg

《本事》的歌词,后来收入卢前先生新体诗集《春雨》中。

春雨 封面.jpg

春雨(3)_20240901193115.png

本事封面_20240901193025.png

本事歌词页_20240901193052.png


1933年至1935年间,黄自曾与应尚能、韦瀚章、张玉珍合编出版了六册《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音乐)》。他一人撰文54篇,并谱写了《西风的话》《雨后西湖》《燕语》《本事》《睡狮》《秋郊乐》《踏雪寻梅》等28首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学生歌曲。《本事》出现在第三册中。1933年9月初次出版。较早见诸1935年时事新报上,中西广播电台的“模范音乐社”歌唱,二部合唱三首:本事、怀古、兴农歌。它的词曲都是民国时期流行的通俗歌曲创作手法,易记易唱,一经演唱就风靡全国。至今台湾的高级中学教材中仍选有此歌。它不是什么童谣,更不是民歌!!

《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音乐)第三册.jpg

《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音乐)第三册 — 本事.jpg

卢前(1905-1951)江苏南京人,1905年3月2日生于金陵书香世家(祖籍镇江丹徒),原名正绅,后自己改名前,字冀野通常以卢冀野行世。又因慕卢疏斋以散曲名,和他又是同姓,所以自号小疏。因出生地在夫子庙南秦淮河东的一个小巷子叫饮虹园,又别号饮虹、饮虹园丁、饮虹籍主人,别署江南才子、中兴鼓吹者等。他的妻子余氏,名之慧。

卢前自小聪颖,1921年16岁,投考东南大学,虽中文成绩优异,因数学0分,未被录取。一年之后再考东南大学,以“特别生”名义被录取入国文系。当时曲学大师吴梅(瞿安)应东南大学聘,举家南归,成为卢前的老师,对卢前学术上的影响甚大,与任中敏、唐圭璋、钱南扬、王季思等同为吴门高足。吴梅的绝活儿是词和曲,学生弟子中,获得词学真传的有沈祖菜和唐圭璋,获得曲学真传的是卢前和任二北。卢前后来成为元曲、戏曲专家。在抗战诗坛上,他以大量的曲作见重于时。卢前同时也师从王伯沆、柳诒徵、李审言、陈中凡等人治学。

(吴梅在各大学任教,培养了众多的学生,其中在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的时间最长,因而所收的学生最多。1917年秋至1922年秋在北京大学任教,收有学生俞平伯、顾随、任中敏、钱南扬等;1922年秋至1927年春在南京东南大学任教,收有学生卢前、王玉章、张世禄、王季思、赵万里、唐圭璋等。吴梅先生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老师的学业各有继承,出现过一大批一流学者。)

1926年卢前从东南大学毕业后在大学、中学都有教职,1928年正在金陵大学任教,先后执教于金陵大学、河南大学、暨南大学、光华大学、四川大学、中央大学、中山大学等,战时在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原址在重庆白沙镇新桥)任教。与卢前一同执教于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的教授台静农寓居白沙八年,处家国丧乱之际,时有典衣度日之窘况。

卢前讲授文学、戏剧,写新诗,工旧体诗,尤擅词曲,精通音律,俊语流丽、沉郁雄奇。并曾任《中央日报·泱泱副刊》主编、1933年受聘为国民党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以后又当选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四届参议员、福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南京市文献委员会主任、南京通志馆馆长等职。1951年4月17日因肾脏病逝于南京大学医院,年仅46岁。

在民国年间,卢前集文学和戏剧史论家、散曲作家、剧作家、诗人和方志学者于一身。并于学界及报界藉有大名,人称江南才子.性格疏狂,一生坎坷,年当四十六的壮年即谢世,时正是新中国建立之际。举目而瞻,其同出师门者,如任半塘、唐圭璋、钱南扬、王季思者,皆因得获高年而于学术界上鼎鼎大名,独卢氏身后湮没。

卢前的学术著作有《明清戏曲史》、《中国戏剧概论》、《读曲小识》、《南北曲溯源》、《中国散曲概论》、《中国戏制史》、《唐代歌舞考证》、《短剧论》《八股文小史》、《词曲研究》、《民族诗歌论集》等;其中1933的《八股文小史》,是本世纪论八股文的第一本学术专著。《中国戏剧概论》和周贻白的《中国戏剧史略》是中国最早的两部戏剧通史。

笔记类著述有《冶城话旧》、《东山琐缀》、《新疆见闻》、《书林别话》等;其中1944年6月,重庆万象周刊社出版《冶城话旧》列为“万象丛书”之一。

诗词曲创作有《饮虹五种》、《中兴鼓吹》、《散曲选》、《乐章选》、《春雨》、《绿帘》、《卢冀野诗抄》、《曲话丛钞》等;

还写有《三弦》、《金龙殿》、《齐云楼》等小说。卢前不仅在新诗创作方面卓有成就,小说领域也多有收获,1928年泰东图书局出版其小说集《三弦》集中收入三篇短篇小说《金马》《T与R》和《落花时节》他青年时期的小说创作与其新诗风格接近,文笔清新,饱含诗意。作者卢前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在诗词曲赋方面均有造诣,因而小说里常出现曲词类的段落。

著述内容涵盖学术评论、笔记小品、传奇剧作、散曲、诗词等多方面。如:1931《霜崖曲录》

、1933年《饮虹簃所刻曲》、40年代的《小疏谈往》及自选论文集《何谓文学》。

卢前翻译的印度迦梨陀娑的梵剧《沙恭达罗》剧本,采用的都是中国古典戏剧剧本的体式。

此外,他还校刊刻印了卷帙浩繁的《金陵卢氏饮虹簃丛书》等。

中华书局2006年新刊一套《冀野文钞》,分为《曲学四种》、《文史论稿》、《笔记杂钞》、《诗词曲选》四辑,收集了卢前各方面的代表作。

1928年,农历九月十五日,也就是重阳节之后六日,金陵大学胡小石、胡翔冬等几位教授,带着几个学生一行共有八九个人,同游牛首山,同饮普觉寺。除了两位胡先生外,还有中央大学教授闻一多、宗白华和陈登恪,都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人物。同去的学生辈中,则有卢前。卢前字冀野,也是一位奇人,身材肥硕,脸圆如月,看同学吴白匋打趣他的诗句,可以想见一二:“笑脸团红一戮,逢人便说我卢前。松冈眇马依驴后,揽辔彷徨不敢鞭。”

卢前、吴白匋后来也当上了教授,而且是名教授。1928年的这次牛首山秋游,当之无愧是名教授的秋游。

(程章灿著,潮打石城,凤凰出版社,2020.06,第196页)

1936年,张恨水、张友鸾、卢前、左笑鸿等几位友人相聚南京“六华春”,酒过三巡,张友鸾大谈扑克牌奥秘。左笑鸿说,扑克牌最高分为“同花顺”,于是仿效王渔洋的著名情话,吟出:“又是同花,又是同花顺。”张恨水立即接过去说:“冀野(卢前字)辞藻无伦,而身体肥硕,可赠以词:’文似东坡,人似东坡肉。’”席间恰有一盘东坡肉,一语双关,举座闻之大笑。

1946_年_6_月_15_日__卢前传.pdf_--_稻壳阅读器88.png

五台山重九登高:酒痕诗影录:会场三巨头(于院长,贾副院长和卢前先生):[照片]_20240901193311.jpg

彼时学界有两胖,“小胖”系卢前,“老胖”系傅斯年,梁实秋《雅舍忆旧》中有一篇《记卢冀野》,开首描述他体肥,臃肿膨亨,走不了几步路就气咻咻然,年纪轻轻就蓄了稀疏可数的几根短须。人皆称之为“胖子”,他不以为忤,总是哼哼两声作鹭鸶笑。有时候他也会无缘无故的从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他的衣履从来是不整齐的,平日是一袭皱褶的长袍,项下纽扣忘记扣起乃是常事。破鞋破袜上面蒙着一层灰土。看他那样子,活像是江湖上卖卜看相一流的人士。

他的同事陈友琴有撰文回忆卢前好饮,喝醉了就呼呼大睡,曾经喝到深夜无法叫三轮车,倒在大路上睡到天亮。第二天拍拍身上尘土又去讲唐诗宋词曲了。在蜀中还有两次醉死,都由其女弟子救醒。战后,卢不仅剃掉了他著名的胡须,也完全戒了酒。

卢前有曲学才子之称,与充和是好友,又同是邻居。1941张充和在重庆国民政府广播大厦演播大厅参加劳军义演,以一折《刺虎》惊艳全场。战时演出缺少演员,为充和女士配戏的四个人分别为卢前、郑颖孙、陈礼江、王泊生。

在光华大学时卢前与钱钟书是同事。

1946年,荷兰高罗佩介索其新词,卢前即席有题赠《双调清江引》。

1949年以后,新小报的作者阵营较为庞杂,有曲学家卢前、书刻家邓散木、新文学作家周作人和张爱玲、通俗作家张恨水,有弹词作者陈灵犀和平襟亚,也有陈蝶衣、唐大郎、王小逸、柳絮、包天笑等旧小报文人,还有新入行者,如吴承惠等。其中,周作人、卢前等人则是小报撰稿群中的异数。他们跻身其间,颇不寻常。“小报文人”的既定内涵已不能表达共和国时期这群知名学者和作家的特殊处境。1949年后,他们专门为新小报供稿,但并未深入参与小报建制,更毋谈秉持市民立场。同样,他们也无法与民国时期赐稿小报的新文学作家相比拟—-1949年前,有作家偶于小报试笔锋,但多以文学报刊为正道。共和国初期,出于相似因素的制约,卢前等人大多专为小报写稿。1949年之前,这些学者、作家并不隶属左翼阵营:或在文学观念上不认同于左翼文化;或在政治背景上与国民党、日本政府等有所牵连。

(许纪霖,罗岗等著,城市的记忆  上海文化的多元历史传统,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07,第169页)

卢在抗战期间,方以卢前之名活动于政治界。但民众知道卢翼野的多,对卢前知之甚少。

1942年,福建音乐专科学校转为国立,卢前任校长,称:“国立上海音专内迁,与本校合并,今后校务自将扩大。”,不过他从沪上赴闽,在连城县遇匪盗受阻,脱险抵达永安后表示“二十年来的手稿全部丢失了。”

1943年,卢前赴渝述职并请示将国立福建音专迁入内地(桂林)事宜,未果,辞去校长职务。

(卢前见知于陈立夫先生,是在陈任战时教育部长时,得任国立音专校长也由于此。)

民国时期的第三势力,向来被贬斥成侧翼,分文不值。但从卢前的活动,可以窥见他们至少曾认真参政,并非全然那种“假大空”。如果当时能成长壮大下去,未始不是民众之福。

1945年,卢前返回南京,组织了南京建设协进会。之前1933年他就是第一届参政员,1940年因南京已沦陷,他和另一人由南京市长推送遴选为参议员。

1946年4月,南京市临时参议会首届大会第五次会议,卢前临时动议一件,要求除名有汉奸嫌疑的国大代表江政卿,表决时全场报以掌声一致通过。报章表示京临代会未虚开,卢前揭开真相勇敢检举经济汉奸!

到47年,卢已身兼八职,甚至有担任第五区保长。同年5月,在参政会有官员作司法参政报告,当天开始已是下去五时,参政员已大部退席,听者稀少,但在口头质询中,卢前提出质疑周佛海死刑赦免问题,谓政府法令不能与法律抵触!

同年5月时,国共和谈又被提及,卢前提出参政院立场:1.要保持超然立场 2.和谈进行一切公开,过去秘密谈判的结果已遭失败 3.双方军政首脑共同参加 

同年7月,中央大学中文系解聘部分教授,引起争议,卢前是支持重任系主任的胡小石的,看了一下,未被续聘者很陌生是徐震、朱世溱、孙为霆、徐英等四人。副教授王仲?一人。而增聘者很熟悉,是李笠、方光?、吕叔湘、陈梦家、曹禺,另外吴组湘在前任主任手中已离职,无关此次改聘。

同年9月,在参政院的会议中,卢前猛烈抨击了学界的不法分子,不顾法令,设立种种名目,提高学校收费,形同贪污!并实名举例金陵中学住宿生须缴纳木床费十万元。卢并为此质询了该校长,如果学生毕业,此费是否退还还是木床可由学生带走?校长答以床归学校。卢前呼吁当局制止学盗行为,使青年学子有良好读书环境。

还是同月,内政部为选举事项与参政员会商,卢前却抛开正题,以参政员身份质问内政部长张厉生,谓如今社会已不成社会,父子相杀,夫妻反目也动刀,甚至杀死情妇,叔嫂一言不合也刀仗相向。道德沦丧!内政部不能全不负责,还质问内政部长对此类事情有无制止的办法?!张厉生被一通炮轰,只能唯唯是好,说一切正在想办法。但张部长会后对人说的话更可笑:他说他当了内政部长,也没办法预先知道哪个儿子要杀父亲,哪个父亲要杀儿子啊,除了消极的有教育方面循循善诱之外,积极的叫我要他不要杀人,那倒有点难办呢。

同月,卢前等三人提案:“请政府积极改善公教人员待遇,以维生活而励廉洁”—请政府将生补费及加成费取消,依物价指数,发给薪金。此案获通过,将提请政府迅速施行。当日就有报道,9月公教人员生活费加倍发放,生活贷款案原则通过。此前一天,报道卢前等的提案,谓“待遇调整一次,袴带勒紧一次。”

到了10月,青年、社会两党要求地方政权,即两党参加地方民意机构,以遴选方式选出,卢前提出了遴选是权宜之计,从民主立法的角度,对其中细节提出了制约,否则有违民主作风,紊乱选举秩序招致恶果。到4日,卢前等9人正式提案反对遴选参议员,改善扩大地方参议会办法。

5日,市参议会一周年,参议员傅丘平以“参政、参赞、参事,参参参”征对,卢前对以:“吃茶,吃饭,吃酒,吃吃吃”。

12月19日,卢前炮轰京市长马星樵,使之离职。人以傅斯年炮轰宋子文类比。卢清算马,是在于26年市府撤退时,有市府公库结余款项二十余万,作何用途,马无法回答,乃一走了之。京市报纸对马攻击无微不至,说他是裁缝出身,今流行之中山装,即系由马主裁也。马倒颇为民主,谓如有美国大学归来之裁缝,也是佳事,至少中国教育程度不至于如此低下。有属下要帮他澄清,也被他阻止。

1948年2月,参议会中的一尊大炮卢前,因首都各私立中小学收费,小学达一百六十万,高中达四百万之巨,在报上著文,大骂学店,谓教育沾染市侩作风,实在要不得。有记者去问他,他说;这帮中小学校长,不但是在开学店,且可目为学盗!他们的行为,形同劫掠!各中小学获悉,推出代表向他交涉,谓其诽谤污蔑,要他登报道歉。但他的谈话获得中小学学生家长一致赞同,卢不见得屈服。

同月,卢前发表谈话,针对教育部整顿学风令,指出其中体恤贫寒学子,奖掖优良学生,予以二十年大学教授经验,以往实未做到。

3月参政会结束,卢发表感想。5月,卢任救济特捐督导。去往全国各地,如昆明、镇江等。

9月,卢前有文追溯闻名海内的金陵鸭子。文章标题:嘴馋的卢前。。。。。,真是嘴馋吗?

12月,首都教授向美国朝野呼吁援助,我熟悉的名字除了卢前,还有顾毓琇、陈石孚、林声翕、吴伯超。

1949年,已有调侃他的文章出现,谓他第一次参政,刻了一章“卢前参政”,不料第二届即落选,可谓“卢,前参政”。此次监委会也告落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