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流行歌曲沧桑记》美国 水晶
出版年: 19850215
页数: 283
定价: HK$50
ISBN: 9786694602508
■书后语
流行老歌,曾风靡大江南北,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水晶先生不忍其就此烟没,而访问了宋淇,陈蝶衣、姚莉、胡心灵、吴鶯音等,以如橡之笔,记下几许的沧桑……
■序曲
我為什麼写「流行歌曲沧桑记」,说来话长。原来在一九七九年,我还在那里孜孜矻矻经之营之我那本在国内引起争论的博士论文;一方面在柏克来加大当助教。閒下来的时光,就是在山坡上整理自己的家园。这几乎是住在美国的人一项无法豁免的义务,当然美称之為权利也可以。我锄草,修剪残枝败叶。玫瑰与苍兰开时艷丽成一片,萎谢后修剪的善后工作也够烦人的。尤其荆棘满枝,动不动手臂就被划破了,血流满地,够「呛」的。
我虽然嘖有烦言,还是殷勤作了它们的护花使者。一面低头弄著,一面那儿时下意识里冰封著的流行歌曲,便春雪般地融解开来,而且浪涛汹涌,只管奔凑了来。这是很奇特的一种心理现象,当时觉得无理可喻。现在想想,也是有蛛丝马跡可寻的。原来我在下意识里,抗拒自己去从事博士论文的写作,因為总觉得那是功名利禄途中的一块问路砖,不是性灵之作─写成后又当别论了。於是,幼时能够出口成诵的流行歌曲就不可阻遏地排山而来,挡也挡不住,避也避不开。於是,我发下一个心愿,在论文完成之后,一定要替这些行将湮没的下里巴人词曲,树碑立传。这当然也是一个奇特的心愿,与一般人的正常心态,不相一致。因為一般的定论,早已把流行歌划為靡靡之音,是荼毒消渴人心士气的鸦片,又有什麼好说好写的?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我熟稔的这些流行歌,在三十八年前的中国大陆,受到一般小市民的欢迎,也是事实。除了完全消极的定评外,难道连一丝一毫积极的功效也没有吗?
现在,是民国七十三年了,这期间,三十五年过去了。有些歌,例如周璇白光唱的,还侥倖苟存,而与她们同时流行的白虹,其作品多已散佚,不复幸存矣!残存的不一定是「天演论」的胜利者,没的也未必尽是劣质膺品,中国人的淘汰原则完全不是天然的,人為的因素倒佔大多数。既然有些歌流传了三四十年,屹立於不倒,而且越陈越香,变成一歌三、四种唱法,这样的铁证,我们能否认它们的积极功效吗?
所以,我设法想做的工作,是替这些发霉生锈的老歌─台湾的大眾传播界朋友,称之为怀念的老歌─刮垢磨光,洗出它们的真面目,看看到底谁是真金,谁是黄铜?这一番工作,并非易事,因為三十八年前的流行歌,浩若湮海。我评论起来,自然会渗杂了许多偏见,不能尽属客观,而且所论也可能以偏盖全。不过个人有个好处,就是这些歌曲曲调支支能哼,歌词句句能背,在熟极而流的前提下,自己的大脑已是天生的资讯中心,要作研究比较,自然在先天上佔了很大的便宜。
除了歌曲本身,我还作了一点流行歌曲作者,词家和歌手的研究。至於时代以及歷史的变迁,也在当时的歌曲本身充份反映出来,这也是我写这本书时,在「纵」的一方面的一个努力方向。
我一开始写流行歌曲沧桑记时,只依稀有一个笼统的构想,细节上一点準备也无。何况海外舌耕,懈怠不得,没有多少充裕的时间去寻思。这本书是在边想边写的情形下敷衍成文的。
尤其像是写到第五篇时,因為题材枯竭了,此书几乎夭折,幸喜中国时报人间主编金恆煒兄通过层峰,大力支援,让我去年九月,完成了香港之行,访问了三位与流行歌曲有直接间接关係的朋友。回美后,将「口述历史」陆续发表完成竣,又在今年三月,再度来臺之际,忙乱中又访问了流行歌曲另一通人胡心灵先生,他的见地又自成一格,与香港方面的三位朋友─宋淇、陈蝶衣先生、姚莉女士不尽相同。这正是我衷心喜爱的,因为我一向厌恶倒向一侧的落帽风。胡先生对流行歌曲的看法与说法,我不尽同意,但是,「好风凭借力」,正因為有这一层相反相成的力量,「沧桑记」这一风箏,是稳扎稳打,放上天去了。
沧桑记陆续在人间发表时,几乎每一篇都有迴响,有好有坏,我也趁机在书中发表一些,但不是全部的。
访问记的最后一篇,因为字数过长,不适宜在副刊连载,是我自动要求主编「退稿」:又因為出书在即,时间牵延过久,亦不甚相宜。好在书快出来了。有心人把书买来一目了然,总比看报上断简零篇的连载要过癮得多,不是吗?
在人间连载时,此书意外地得到许多知名人士书面、口头上的称许,像崔万秋先生,张爱玲女士,夏志明先生。今年七月,我夤缘再度抵臺,得识刘绍唐先生,是姚宜瑛大姐介绍的。刚好刘先生的传记文学為了庆祝二十二週年,在金石堂文化广场举行书展,一殷勤,促成了我在台湾的第一次演讲会,题目就取名为「水晶看老歌」。七月十八日晚间,我準时到达会场,与会的旧雨新知不少,尤多年轻人和中老年的歌迷,气氛非常热烈。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没有真正行家赴会,也许我到底是个外行。但是因为观眾的热烈参与,益发增加了我出版是书的信心。
末了,让我谢谢太太式法,是她的无私支援,使我顺利写成这本书,也是她陪我去香港进行访问,那次旅行近乎探险,有机会当再写出。还有陈九非小姐,她是老歌的发烧友。她在我访问心灵先生时,义务担任录音。演讲时播放的原音唱带,也是她精心录制的。
又有警察电台的三位名製作人─凌晨、方笛、方翔小姐,以及中广公司第二调频台的吴澄先生,在一年内,陆续对我进行了访问,专谈老歌,让我在空中跟读者见面。有时候还逼我一展「豆沙喉」,使我又惶恐又感激,只有在此附笔一併致谢。
生平没有一本书,在出版之前,受到如许的重视期待与宣传。浮生六记中,有「浪游记快」一章。此书出版,亦可谓「浮生一快」也。
书成后,将由大地出版社出版,让我再谢声大地主事人姚宜瑛大姐,和在连载时,提供了大量宝贵篇幅的中时人间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