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安娜·窦萍电影中演唱中文歌曲

jierryed8个月前 (09-02)西洋旧曲208

不是说“政治不难,找回初心而已”吗?那么,“识曲不难,找不找得到资料而已”了。

在1943年的这部狄安娜 窦萍主演的电影《The Amazing Mrs. Holliday》中,不识中文的窦萍演唱了两首中文插曲。

这部电影改编自索尼娅·莱维恩 (Sonya Levien)的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的理想主义传教士将一群中国战争孤儿偷运到美国,她假扮为一位富有的准将的妻子,这位准将的船在被鱼雷击沉后失踪。在将孤儿安全地安置在准将的家族豪宅中后,她的计划开始被揭穿,因为她爱上了准将的孙子,而准将本人也活了下来。

环球影业原本打算将这部电影作为窦萍的戏剧处女作,但坚持要添加歌曲。这部电影的原导演是让·雷诺阿,虽然他的大部分已完成的镜头都被保留了下来,但最终导演的功劳还是归给了电影制片人布鲁斯·曼宁。窦萍在片中着中式服装,也无什么违和感。

因为片子内容是有关中国抗战时期,窦萍不通中文,全是配合剧情,发挥演员的模仿能力,按中文发音唱出字来,算是很尽力了。对制片方来说,也算小小噱头。至于二首歌的唱词,是不太可能有的,听也只能听出部分。听出来也意味不大,又如何?大致以不会中文的外国人能唱的五六分能听懂,很可以了,而且也不影响什么剧情。

第一首:太阳似落了,望乡思喜良,声声寄哀思,处处。。。。他也去。。。。

第二首:摇摇小宝宝。。。。东风吹来。。。。小宝宝要。。。。。

但歌曲信息我们是找得到的,1946年在中国上映,它的中文名《中国之友》,片中两首中文插曲都由窦萍唱出,当年的海报上很清楚,第一首:孟姜女  第二首:催眠曲  

19460511_006_007.jpg

英文的曲目表也一看就猜得到:头尾两首中文曲都是由罗思丽达· 张翻译,只有她知道当时是选用了什么中文版歌词,至少这些歌词在今天的孟姜女歌曲中找不到。

"Mong Djang Nu (A Chinese Lullaby)" (Traditional, English Translation by Rosalyda Chang)

"The Old Refrain" (Fritz Kreisler, Alice Mattullath) by Deanna Durbin

"Mighty Lak' a Rose" (Ethelbert Nevin, Frank L. Stanton) by Deanna Durbin

"Vissi d'arte" from Tosca (Giacomo Puccini, Giuseppe Giacosa, Luigi Illica) by Deanna Durbin

"Rock-a-bye Baby" (Effie I. Canning, Chinese Translation by Rosalyda Chang)

以下是当年的报道:— 《影讯》 1946 年 第4期 

《中国之友》是以中国为题材的,这是她的影片中第一次以中国为背景的。

这一次的制片人是勃罗斯孟宁(Bruce Manning)他曽为她写过六次剧本,这是他第四次担担任导演兼制片人。以前他在写作剧本的时候,曽和导演茀兰克萧合作。

在本片里的配角中,大多是初次合作,祇有一个亚达德理却,曽和她合演过一次。

本片中有九个孩子,曽经加以试验和考试,其中有一个,曽在忠勇男之家中演出过曽经虫动一时的。

本片演员的年龄最高是七十六岁,最小是三岁,可谓少长咸集了。

狄安娜窦萍曽在本片中更换衣服至十二次之多,是打破已往的记录的。

下面两个地址都可以看The Amazing Mrs. Holliday(中国之友)全片:

第一个观看地址

第二个观看地址

唯当年放映时已经抗战胜利后,影评会由片子说到当时的中美关系,居然有影评操作疑*,反*风向,令人以为时光逆向穿越了。

其实,此片获得了1944 年奥斯卡最佳剧情类或喜剧类音乐提名。